前不久上映的《我不是药神》看完后令人感想颇多。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程勇由贫穷且父亲身患癌症,没钱治病等一系列的原因而开始为钱去印度偷运假药格列宁去卖给买不起高价药的患慢粒白血病的人,再因怕被抓而收手,再到为救人去偷运假药甚至赔钱倒卖,到最后程勇运药过程中被捕入狱,不久患者的吃不起药的问题解决的为结局。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贴近社会现实的电影,其中许多电影镜头都在反映社会当中这样那样的问题,反映各种社会的矛盾与冲突,让人不禁去关注,让人不禁去思索这些冲突如何去解决。
首先是人情与法律的冲突,在片中,程勇贩卖假药肯定是触犯了法律的,但是他的行为却又救了许多吃不四万元一瓶的高价药的病人,以致于人们自发的保护甚至于帮助他贩药,甚至于负责查案的曹警官在听了一位老人讲述自己的经历后被感动的都不愿意去查了。这里便是一个冲突了,法律与人情的冲突,类似的事情还有许多,如于欢案,他在母亲被辱后杀人,从法律上说会严惩他,但是从人情上讲却是情有可原,二者便产生了冲突,当然后面事情有一个圆满的解决。《我不是药神》不禁引人思考,在面对人情与法理的冲突时,究竟怎样处理才最好的选择。
第二个是病患的用药需求与高昂的药价的冲突。《我不是药神》中,正版药四万元一瓶,假药仅仅只用数千。这数万元一瓶的药正是患者所消费不起却不得不用的药,所以片中程勇才能才会去倒卖假药,再到后面为救人去卖假药,吕受益为了不拖累家人而自杀,还有一位老人对曹警官说自己家自己的病拖垮。这都彰显出社会当中的矛盾与冲突,人们想治病,但药费太贵而治不起的矛盾。这种矛盾在当今社会上仍然存在,想解决或许只有等时代发展和国家医疗政策的不断普及到各个方面吧。
第三个冲突便是商人获取利益的方式了。在《我不是药神》中所谓的假药都可以卖得便宜,为何正版药却这么贵,一瓶正版药可以买二十瓶假药。片中正版药药厂的老板坚持自己厂的药药价合理,没有问题,但印度仿制的假药价格为何如此低廉呢?难道印度药厂技术先进,将成本降的好此低?这恐怕是正版药药厂老板刻意卖贵以牟取暴利吧,就像片中的张长林一般,两千的药,他卖二万,这和药厂老板的行径如出一辙。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无论是药厂老板亦或是张长林都代表的是社会上的部分牟取暴利的商人,他们的行为和程勇的的行为形成的鲜明对比都是在反映社会上正当牟利与牟取暴利的方式的冲突,让人心中思索该如何让不正当的商人不为金钱泯灭善心,停止牟取暴利,去正当经营。
在《我不想药神》中揭示了社会上的矛盾与冲突,也让我们去关注其中出现的问题,也助于政府更好的去解决问题。相信以后社会会变得更好,各种问题都得到了完美的解决,正如影片结局一般,一切事情都有一个完美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