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都对演员刘敏涛有好感,可能年龄相仿,都是40+的岁数,处于不上不下的年龄。这样的中年群体,于国,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于家,是家庭的顶梁柱。都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也褪去了青春的锐气,为人处世也更加圆滑成熟。
开始对她有印象是在《欢乐颂》里饰演的关母,对孩子关心过度,有些絮絮叨叨的真实接地气的表演,俘虏了我们作为中年老母的心,哪个中年老母,不是这样,面对子女,哪点不入法眼,就是絮絮叨叨,没完没了。换来的是子女的阳奉阴违,或者摔门而去。空留老母在风中凌乱。
后来,又在偶像剧《刚好遇见你》又再次相遇,她扮演的大嫂,对刺绣技艺精益求精,淡泊名利,对妯娌的诬陷淡然处之,精湛的演技再次让人对她刮目相看。
虽然40+的年龄,对当下的小鲜肉没有少年的狂热,但也不排除我们没有偶像啊。我们对这些实力派演员也是由衷佩服的。
后来,也开始八卦起了她的生活经历,原来她的经历也是一部励志大剧啊。
刘敏涛从小就非常听话,是个乖巧的孩子,也就是“别人家的孩子”,父母让她往东,她绝不会往西,学习也是认真刻苦,从不让父母操心,后来也是顺利考进中央戏剧学院。
事业也是顺风水水,后来恋爱结婚,一切都是按着既定的步骤来。
一切看起来都是岁月静好,就像她在演讲中提到的,她是个很传统的女人,在家从父母,结婚从丈夫,老了从子女,她不是个有事业野心的人,结婚后,她就辞去工作,专门在家相夫教子。
感情好时,丈夫给钱倒也挺爽快,可是每天回家看到一个素面朝天,伸手讨钱的妻子,男人渐渐地变了,女人没了赚钱的能力,也就没了生活的底气与自信。这个婚姻注定走向解体。
离婚后,刘敏涛深刻地反省了自己。从小到大,都是按照别人的喜好来,首先把别人的感受放在首位考虑,一心想做个贤妻良母,可是现实生活却狠狠地打击她那根深蒂固的观念。
自己也是一个很优秀的演员,刚进中央戏剧学院时,曾做过巩俐班主任的老师一眼就相中了刘敏涛,称呼她为“中国小巩俐”,她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表演功底,如果这些年不是专门相夫教子,她的演艺事业早就上升一个大台阶了。
离婚后,刘敏涛独自抚养女儿,现实的残酷,让她清醒了,就像她自己所说:“言听计从,无需过脑。而我行我素却需要判断能力和勇气的双重加持。”
后来,她的演技越来越精湛,她参演的《伪装者》、《琅琊榜》都收获大量好评。回望来时路,才觉得自己曾经是那么傻。
生活里,太多人希望依靠别人,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他们摆出一副委曲求全的样子,其实,内核却是懒惰。
“如果听别人的话,就能过好自己的人生,那么,何必自己绞尽脑汁,去想如何经营?”
这才是他们,内心最深的告白。
然而,依靠他人,真的能获得幸福吗?
不可能。
这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邻居家的故事。
老公在上海跑货车,因为头脑灵活,肯吃苦,所以每月收入过万,她也就在家里专门负责接送孩子上下学,做个全职妈妈。
每月的生活费给的也足够,可以让他们母子三人衣食无忧。她也是很知足。每天把孩子送上学后,就找邻居聊聊家长里短,好多家庭主妇都羡慕她,就连我这个工作人员也对她的日子也有羡慕。
转折在一次事件后,她娘家安徽人,离我们这里比较远,一次,娘家母亲打来电话,说是那边侄子要盖房子,钱不够用,想问她周转好几万用。
她给她老公商量,老公沉默不语,反复几次商量,老公就是不愿意给那么多,只答应给两万。多的一分也没有。
这位邻居每天在家,也没有什么收入,她远嫁我们这里,不方便照顾自己父母,一年只能回一趟娘家,也就是春节后,感觉对父母很愧疚。自己肯定想帮自己侄子多些,可是自己没收入,老公又不愿多给。
现在,她终于明白了,靠谁都不可靠,自己一直就是个免费保姆,辛苦陪着孩子,省吃俭用,老公给的生活费,只是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过的好,至于老婆,省省吧。至于娘家人,没想过。
她醒悟了,老公帮忙拿了两万,她感激。她把孩子送上学后,她不再和我们闲聊了,她找了一个制衣厂,开始了工作,不管工资多少,但是拿到手的是自己赚的,不是别人施舍的。
以后,如果有喜欢的衣服,不想再和老公商量了,喜欢就买了;想孝敬母亲,不必再向老公汇报了,买好了就快递回去。
不依赖别人,心中有了自我,活的才叫爽。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难题,而寄生虫,最终得到的,只会是不屑和抛弃。
唯有将人生紧握在自己手中的人,才能对自己的未来,有绝对的话语权。
也唯有如此,才可能获得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