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也不知怎么了,微信朋友圈里转发有关生死的文章很多,还有几个朋友的朋友离世的消息。读着那些临终的思考与感悟,功名利禄都成为过眼云烟,更多的还是一生未尽的遗憾与忏悔。再看看下面的评论,更是一片唏嘘与感叹,不禁令人心有戚戚焉。
人总要死的,这是世上唯一的真理。或许正是因为有了死亡,才给生命赋予了更大的意义。
天地之大,芸芸众生,每时每刻都发生着无数的事情,信息时代的最大好处就是能看到原来看不到的许多景像。见得多了,也就变得不在乎了,旁观的时间长了,自然就变得麻木不仁了。如果每个活着的人能从消逝的生命中认识到世事的无常,也算是逝者留给生者的最大宝藏了。
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失去永不再来。生老病死是每个人要面对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事:疾病与衰老如影随形,死亡是注定的归宿。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经历的生离死别越来越多,每每面对至亲的疾病与死亡,伤心难过,情绪低落,彷徨迷茫,苦闷之际难免不思考:生为何来,死亦何去?前世为何世!今生为何生?人的一生追求什么?功名利禄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争来抢去到头来不过是一场空。不管什么人,无论多伟大,最后都是化为一缕轻烟,尘归尘,土归土。更不管多少人爱你,你又爱多少人,离开这个世界时,永是孤身一人,两手空空。道理看似都懂,但不到衰老已近,死亡来临,无人去思考,正所谓:古来无人能参透,世上几人得解脱?
我总觉得,国人的生死观挺奇怪的,或许是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对死亡多采取否定和回避的态度,越是位高权重,官大人老的越是忌讳谈死亡,再加上几千年来呼喊“万岁,万岁,万万岁”的习惯,造成市井以下,朝堂之上,皆忌谈死亡,喜谈养生,更有许多人幻想着能有彭祖之寿,相信世上有不老神药,甚至认为可以永生,只不过还没找到延年益寿的方法和长生不老的秘方罢了。所以,从内心里不能正视死亡,从而拼命向外求,这也正好给了那些所谓大师的江湖骗子投机取巧的机会。
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能够闲来思考,这也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主要标志。所以,人是需要思考的!当前,所有人都被世俗化的潮流所裹挟,困惑而焦虑。物质高度发达反衬出精神世界的极度贫乏。信仰的严重缺失,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需要思考,思索和思辩,“人生的意义到底在哪里?”这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地反思,只有这样才能重新找到人生更高的追求定位,实现人生的完美解脱。
当然了,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去思考的,更多的人整日为生活而奔波劳碌,一刻不得闲,哪有时间去思考呢?!但不管有闲无闲,思考与不思考,每个人最终都会面对衰老疾病与死亡,无论你主动思考,还是被动思索,那个问题永远摆在那里----人生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我想,人之所以要探究人生的意义,正是因为生命会停止。试想如果一个人永远不死,生命无尽头,那人生会变得多么无聊,多没意思啊。正因为有了死亡,才赋予了人生格外的意义,因此,越能正视死亡,就越能活得明白。 如果不了解生从何来,生命是没有根的;如果不了解死往何去,生命是没有归宿感的。一个没有根与归宿的人,就像随风飘荡浮萍,缺少安全感。
或许有人会说,人生又何必要有意义?或许“人生的意义”这个问题本身就是毫无意义的。活着就好了,管那么多干嘛?思考多了,思考深了,往往会让人发疯,正因为如此,哲学家在常人看来,大都是精神不太正常的。从这个角度看,社会上还是少一些“疯子”为好,生活也不需要什么哲学家。
思考这些“无意义”的问题,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千万不能去过多地瞎想和遐想,否则一旦钻入牛角尖而不能自拔,那就完了。如果经常会情绪低落而生出悲观厌世之感,若久积郁其中而无法排解,或许会走火入魔,就算不疯不魔,也弄个半死不活的。如果再等到突然有一天顿悟或是顿挫了,觉得生已无可恋,死亦无所谓,以为自己成仙成佛大彻大悟,那可真的是无药可救了,人生若至此,可毁了!
人生是苦,既然如此,活着又有什么意义呢?殊不知,活着,本身就是人生最大的意义。可是活得不快乐,长寿又有什么意义?又是个问题,活着的时候,一天比一天快乐,今天比昨天快乐,昨天比前天快乐,这就是人生的意义。
对于我们之中的许多人来说,自由与尊严比长寿和避免肉体痛苦更重要。再者,我们早晚会死,死于为生存或为某一事业而战,强于活得空虚而无目的。而我们现在活于和平年代,这种情况也不会发生了。而现代人越来越理性,基本上是阅人无数,为爱情而死的在现实中是越来越少了。大家似乎都担心,如今人海茫茫,谁知道哪个是真命天子,万一为其死的这个不是,后悔也来不及了。
今天同学发来一个段子:齐白石14岁作木匠,25岁兼职卖画,32岁开始学刻印,40岁时开始周游全国,53岁抛家舍业独闯京城,57岁时娶了18岁的胡宝珠为妻,生了7个孩子。第七个孩子良末是在齐白石78岁时所生,没想到83岁时,宝珠又怀孕了,在生第8个时却因高龄难产逝世。85岁闹着续弦,92岁仍喜欢看年轻漂亮美眉,93岁临终那年吵着要与22岁小美眉结婚。这是男人们想要的一生吗?
既然一定要死的,活的时候就要活个精彩。生命不息,折腾不止。这或许才是向死而生的伟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