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自律力》中关于自律,介绍了五大系统。
分别是动机系统、行动系统、成就系统、平衡系统、成长系统。
书中针对每种系统,列出了很多具体的方法技巧,既有理论依据,又有案例支撑,所以读起来感觉很有逻辑性。
他也是我要学习对标的对象。
关于自律,确实第一步需要找到自己的动机。你为什么要自律,因为什么而自律。
这本书中,有一个观点我深表同意,就是“不是为了自律而自律,自律不是目的,而是工具”。
很多人都会说我要自律,努力写作、努力健身、努力聚焦一件事等等。
但是你自律的目的是什么呢?如果这个问题搞不清楚,那就容易陷入为了自律而自律的怪圈中。
我通过自律,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让自己的人生有所改变,而不是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去搞所谓的自律。
那样做其实没啥意义。
所以动机,是首要前提。
针对我自己而已,我为什么自律呢?
我要还清债务,让家人过上好日子。因为我通过自律去学习去健身,希望通过这个过程去发现更多机会,或者影响更多人,以便能让自己能在精神和物质上有所收获。
就比如健身减肥这件事,我最初的动机就是跟着写作开始的,希望通过这件事改变自己。如果能通过这件事让自己的状态有所改变,那其他方面肯定也能有所变化。
还有一层意义就是,因为目前负债的原因,再加上家里所有这些都需要靠我的支撑,而我自己不能出问题。一旦我的身体出问题而倒下,那么我们这个家庭也就岌岌可危了。
所以,为了整体家庭,为了能让自己更好为家人服务,给家人创造好的生活,保持一个好的身体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和自我要求。
所以说,搞清楚自己的动机,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对一件事这么上瘾自律,才是真正把这件事做好的前提。
第二行动系统,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和目前的认知,针对自律的具体行动方式,最好的就是复盘和马上行动。
复盘这个概念,是来自围棋界。围棋高手在结束一盘围棋厮杀之后,需要冷静下来分析总结刚才的各种走法,通过这种分析总结提炼出一些套路和方法,这个过程叫复盘。
而联想创始人柳传志先生,也非常热衷于把复盘应用于企业管理中,从而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其实复盘对于个人而言,同样威力巨大。
人的学习往往会通过三个方面来进行,向书本学习,向他人学习,向自己学习。
而向自己学习,就是复盘自己。
通过总结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分析研究造成这种结果的因果关系,全面梳理实践过程的具体细节,会发现很多有潜在价值的问题。
人需要不断向自己的错误学习,才能进步。人不能总是在同一个地方跌倒,避免这种情况的最好方式就是及时复盘自己。
复盘的一般步骤是:回顾目标,分析原因,总结提炼,行动指引。
而我自己喜欢用复盘六步骤来进行,即描述、情绪、评估、分析、总结、行动。
1、描述是简单说一下自己做过的工作的完成情况,哪些完成,哪些没完成,心里有个数。
2、情绪是记录自己当时做事情的心态和情绪。有时候你去做一件事,情绪和心态对于任务的完成程度影响还是非常大的。
心情好的时候会完成度较高,而情绪低落的时候则会变得有些懈怠。
3、评估是指的评估自己的上次任务完成情况与否的整体评价,是好是坏,情绪影响大不大。
4、分析就是针对自己未完成的项目进行有针对性地分析,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没完成。
5、通过分析就可以总结出下一步要成功做一件事需要怎么办,怎么处理自己的情绪,怎么管理自己的心情。
6、总结完成后就要给自己的列出下一步具体可落实的行动。这个必须要切实可操作。
第三个系统是介绍的成就系统。
这个里面我的认知是要放大正面反馈机制。
我自己深有体会的就是减肥过程。自己能坚持下来,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正向反馈的运用。
减肥是个比较痛苦的过程,需要在身体和心理上进行各种内耗和纠结。期间还会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
如果没有一个非常好地鼓励机制,是很容易放弃的。
而我是怎么做到的呢?
就是靠的正向反馈。
我先靠着前期减掉一部分,来把这个成绩和成果跟周围的人进行展示,通过他们的反馈,尤其是成功人的反馈,会让我有极大的信心继续下面的努力。
为了会让自己在成功人士面前表现的更好,自己会不断努力持续下去,这个过程坚持三个月,就会变成习惯。
这时候也就都到了所谓“微习惯”的方法。
《微习惯》这本书中就介绍了很多具体方法和技巧。
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有这么几点:微习惯和复利效应,微习惯的大脑机制等。
英国自行车在之前是一个非常糟糕的团队,管理散漫没有任何章法。后来新任教练接手后,开启了一些列的针对性改进。
这些改进都不大,都是非常小的习惯。比如自行车坐垫、运动员的枕头、训练过程的小细节等等。通过这些改动每天都让运动员们有一点进步,通过每天的实际情况反馈再总结复盘继续改进小的细节。
这么一路下来,到了2008北京奥运会的时候,英国自行车团队一路逆袭,勇夺冠军,可谓出尽了风头。
这个教练的做法就是用的微习惯法。
通过每天一个非常小的习惯的改进,利用复利效应,最终产生了巨大的威力。
针对我们个人而言,培养一个好的习惯,如果一开始靠自律很难达到,不妨把这个习惯进行拆解,每天只做一点点,拆解到几乎不用消耗意志力。
到了这个阶段,坚持下去,最终肯定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那微习惯的养成,大脑机制是如何运作的呢?
我们做一件事,都是大脑通过电荷放电的形式来控制的。
一个人每天做的习惯性的事,都是大脑通过固有的控制通道去放电,神经细胞通过这个通道很轻松地过去控制人的行为。
而新的习惯,是没有现成的通道去释放电荷来控制行为的,这时候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来重新开辟一个新的通道。
一旦这个通道成功开辟,那也就意味着习惯初步养成,这时就不再需要消耗心智了。
根据科学家研究,要养成一个习惯,平均需要66天,也就是2个多月的时间,当然也是因人而异。
所以在培养一个好习惯的时候,不要操之过急,不要焦虑,耐心坚持2-3个月,肯定能达到目标。
而我自己关于骑行上下班这个习惯,基本上是三个月后才完全适应。
据我自己观察,换一家新单位,大概也需要2-3个月才能完全适应。
第四和第五,介绍的平衡系统和成长系统。
我对这两项暂时没有概念和认识,需要去认真看书并且思考,把思考的内容写下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才能真正内化。
我现在发现,想把一个知识点或者概念内化成自己的想法,必须要在不同场景下写作三次,并且在不同场景下应用三次,才能初步掌握。
所以这就是所谓33原则。学到一个方法和技巧,学到一个理论和概念,马上去在不同场合用三次,写三次,连续三天。才会初步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