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12天就满三十周岁了,离开家乡也10年有余。子曰:三十而立。而我还在杭城奋斗,有时累了想回家,但入了这行在家乡不好找工作,其他又需要关系门路,无奈也只好坚持下来,希望在此地有所发展。说说2015年,我的第二个转折点。为什么是第二个?因为第一个在毕业那年。转折在哪儿呢?在职业变化——转岗。这次大胆的尝试,也使我对职业规划有了新的感悟。
一、第一次职业规划——出去两年,我就回来
三年前离开南京,只身前往上海,在车水马龙,高楼林立中穿梭,从实体行业进入了互联网行业,从事着与自己专业近相关的工作——交互设计。这是个交叉学科,除几个前沿高校开辟了研究方向,大多学校几乎都一片空白。我想着出去工作两年,可以回到高校传道授业解惑,有了实践经验,也不至于误人子弟。
工作一段时间发现还有产品经理这样一个角色,UED大多是画图的角色,话语权不足导致很多想法被遏制,让我很不爽,这和在学校图书馆看的《交互设计之路》描述有些不同,于是申请转产品没有得到老板的支持。本就不喜欢魔都,后来有机会来到杭州工作,对交互设计才有了真正深入的理解,即商业目标与用户目标的融合,产出设计目标。大量项目锻炼和令人满意的成果,渐渐对自己的专业能力有了较强的信心,只是输入少了,更多的是输出。这期间尝试回家找与教师相关的工作,哪知高校这一学科仍没起色,XX学院开了,TMD还要博士,我勒个去!这类新兴学科哪里来的博士?继续找,从要求专业对口到相关专业教师岗位都投,仍石沉大海——原因是高校都要博士,硕士转眼已成鸡肋。那就读个在职博士吧,有相关专业的高校只招全日制,第一次职业规划在实践中失败了。
二、 无奈下的第二次职业规划
无限循环是件可怕的事情,你永远都在做周而复始的工作,技能上虽然更熟练了,但个人发展上却受限了,必须开启第二套方案了。2015年初开始思考,对自己说4月份一定做个决定吧!继续做交互还是转其他岗位,也向一些朋友了解过,运营还是产品,自己的专业技能是否可以在另外一个岗位得到延续。我判断随着互联网产品同质化,体验设计和运营是未来的关键,而运营是和行业关联最紧密的岗位,机会往往在这里。而产品是能让我专业技能得到延续的岗位,接触面广,不仅要懂行业、懂设计、懂运营还要懂技术,关键还是个沟通和管理为主的岗位,对于我这种不善言辞的人来说是挑战,但为发展必须突破瓶颈,所以决定转产品。但是做什么产品呢?支付宝O2O,还是公司核心业务淘宝,天猫?面试机会是不易的,过程是很痛苦的。产品大牛的很多问题让我不知所措,现在回想起来,确实是思维模式不同,我是典型的设计师思维,更多是从信息架构和体验层面去思考;而产品更多是为达成商业目标,提出解决方案,体验只是最终的表现形式而已。最后我选择了淘宝极有家,为什么选择这个产品?首先招的是无线产品经理,我有3年无线交互式设计经验;其次硕士专业是家具设计方向,学科专业上也有一定的相关性,也算是回归到行业内吧。这就是我的思考逻辑,不知道过几年回想会不会觉得自己幼稚。
三、转岗后的变化
7月6日进入新的工作岗位,没有导师,自己摸索,这个我也不怕,交互也是这么自学而来。刚来给我的任务是服务平台(比如家装行业的配送安装服务),听到这个第一反应是我应聘的是无线产品经理,给我做啥过时的PC端产品,而且是后端产品;第二感觉是好抽象,不知道从何下手,因为完全想象不出交互界面,这是我遇到的第一个挑战。刚开始很排斥,后来和老板说我要做无线APP,她虽交给我,但PRD评审完没多久,无线项目就被高层搁浅,我的情绪受了很大的影响(因为和我的规划不符)。转岗一个月后,我把大老板,老板,HR召集在一起,说我不干了,我要回去做交互,却受到了一致的阻止,说我不能拥抱变化,克服困难。回头想想既然自己选择了,就应当承担结果,硬着头皮都要走下去,不能因为一些客观环境的变化而退缩。到今天转岗满7个月,我也觉察到是之前做的事太简单了,而现在的事虽超出了我的舒适圈,却慢慢有了点兴奋的感觉。
四、小结与展望
第二次职业规划实践阶段的开始就给我上了这么深刻的一课,有些事并不能按照你的规划和想法来,也许坚持走下去能发现新的机遇呢!对于未知的未来,我期待着。不是有句话嘛:越努力,越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