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呐小时候,最爱看的电影莫过于革命先烈们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的那些故事了。游击队员们神出鬼没,地雷战、地道战更是神来之笔。让鬼子们最头疼的事情,就是出动的人少了会被歼灭,而出动的人多了却又没有了对手。
“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这是电影《小兵张嘎》中的台词,虽然明知作为反派角色的鬼子最终难逃正义的惩罚,但当时观看电影的少年老呐还是被鬼子的狡猾惊得两个手心全是汗水。后来随着知识面地拓展,老呐终于发现鬼子的这句看似滑稽的台词,竟然包含着非常深刻的军事战术思想。再后来,老呐站在哲学的高度重新审视这句台词的含义时,最终发现,这竟然是一个破除“壁垒”的绝妙方法。尤其在化解孩子们的抵触心理方面,几乎无往而不利。
随着孩子的渐渐长大,他对这世上的万事万物也就有了自己的看法。然而由于认识上的局限性,孩子们自然就免不了犯这样或那样的幼稚荒唐的错误。每每这个时候,望子成龙却又缺乏经验的年轻父母们往往都是“打枪”开路,从唠叨说教、到训斥呵责、再到拳脚相加,恨不得立刻将自己感悟到的人生哲理倾囊相授,好让自己的孩子瞬间长大成才。当然,这是不可能的。长此以往,也必将适得其反。
孩子们是天生的“游击队员”,应对喜欢”打枪“的父母可谓是驾轻就熟。”枪“打得轻了,孩子们会轻松地用”叛逆“化解;”枪“打得重了,孩子们则会用”地道“将自己的心灵掩藏起来。此时的父母就如同电影里的”鬼子“,虽然拥有绝对优势的军事力量,但面对如此局面,也只能仰天长叹,徒呼奈何。
"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讲到这里,这句话在教孩子长大这个课题中的重要意义,想必不用老呐多说,各位聪明的爸爸妈妈已经能够融会贯通了。然而,老呐却不得不继续往下说,因为道理虽然简单,真正做到和做好却不是那么容易。
首先,要想”悄悄地进村“并非是”不打枪“就可以办到的,我们必须要和孩子们化敌为友。如果你虽然”不打枪“了,却仍然是一副”鬼子“的模样,孩子的”心灵村庄“是绝对不会对你开放的,等待你的也仍然只有地雷和陷阱。
鬼子们说要和我们建立大东亚共荣圈,自然是无耻的谎言。但爸爸妈妈们显然不是鬼子,而且我们可以肯定,这个世界上再没有比父母对孩子的爱更加真挚和无私的了。如果凭借着这一点,你都不能和孩子携起手来,成为能够一同对付”孩子的不足和错误“这个敌人的亲密战友的话,那么,问题必然出在你的身上,你也只好去面壁思过了。
其次,”进村“并非是我们的终极目的,“枪”最终也还是要打响的。”敌人“的狡猾是孩子们无法防范的,他们早已随着孩子们的长大偷偷潜藏在了这个“村庄”的犄角旮旯里了。睁开你的火眼金睛吧,时刻准备着,帮孩子把他们揪出来。
“越俎代庖”是此时爸爸妈妈们最容易犯下的错误,一旦你开始亲手“打枪”,在孩子们的眼中你就又变回了“鬼子”的模样,所以最终被孩子的“村庄”所驱逐的并不一定是“敌人”。一定要记住,我们要一直保持“悄悄地”的状态,把“枪”交到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自己去完成驱逐和消灭“敌人”的任务。担心孩子的能力不足则是纯粹的杞人忧天,我们都已经“进村”了,即便是再狡猾的“敌人”,难道还能翻了天去不成?沉着冷静地看着,不露声色地帮孩子辩别出每一个潜藏的”敌“人,不着痕迹地帮助孩子将其消灭,这是每一个优秀的爸爸妈妈所必备的素养。
“悄悄地进村,打枪地不要。”
老呐之所以把这句话作为标题,是因为它的趣味性。其实有一句古诗更加能够体现老呐这一节课的观点,那就是: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下一讲我们讲些什么呢?喜欢老呐的朋友可以在评论中留言,老呐将尽力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