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思考与讨论
在开始前,先来例行思考三个问题:
你每天最关注哪些方面的信息,有哪些必看的APP和微信公众号/微博博主?
最近一部让你觉得有点“烧脑”的电影是什么?你会借助什么方式来加深对影片的理解?
回忆一个“灵光乍现”的时刻。
№23 信息的“断舍离”
订阅了很多微信公众号,满屏都是未读的小红点,想打开阅读的却很少;翻微信朋友列表,对着头像和名字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是谁;刷微博时发现,时间线上全塞满了广告和营销段子。如果你是社交网站重度使用者,这些情境对你一定不陌生。互联网带来了太多没有价值和意义的碎片,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让我们无所适从。
近年流行的“断舍离”是通过整理消费品了解自己,让生活更简单舒适的一种理念。套用到信息的接受和思考上,我们有必要对息也进行“断舍离”,过滤掉其中不必要的部分。那么应该如何过滤?这些方法可以一试:
精选信息源:还记得吗,我们从前是通过RSS订阅自己喜爱的内容,那时似乎“订阅”还是个更严肃的、经过严格筛选的过程。好的信息源应该是有固定主题的,对某个领域有高度专业的认知,且能持续生产高质量的内容,不必求快(想想为了求快,被这一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乌龙摆了一道的媒体吧),一定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深度思考与求证的态度。另外,可以多关注经过第三方审核的内容,如学术期刊论文、上市公司年报等。
不追逐潮流:主动疏远热门信息,现今网络上大部分所谓“潮流”都是营销的结果,“半衰期”极短。反而在热潮退去后,我们可以看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
重事实 轻评论:思考的基础材料是事实信息,其中既包括调查出的数据,也包括富含细节、深入的描述性信息。观点和评论虽然有用,但也容易让人晕头转向。养成合理怀疑、主动求证的习惯,熟练掌握各种搜索工具,搜索事件信息源,尽力了解事件全貌,会让人更冷静地看待各种观点。随大流或者为搏眼球而生产的评论没有任何价值。
定期闭关:比尔•盖茨在与巴菲特的Q&A谈话节目中提到,自己每年会抽出两周时间闭关,拒绝任何人任何事的打扰,专注阅读和思考。我们也可效仿首富先生的做法,若是没有长时间闭关的毅力,不妨先从定期关闭或删除社交软件、读完一本书做起。
理想的情况是,通过以上这些筛选的过程,我们收到的讯息是简洁而有效的,此时我们也应该将自己思考后的产出回馈给世界。为了做到这一点,需要训练自己简洁的表达能力。简洁绝不等于乏味,而是流畅、适度的丰富,和拥有让人思考的内涵,这只有在对一个领域或一起事件深入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做到。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探索简化思维和表达之道:
删减:把不必要的东西全部去掉。这也可以通过多阅读经典来学习,譬如曹雪芹写《红楼梦》历经“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无一字是多余。
浓缩:把内容精简到最精炼。说个极端的例子,“用六个单词讲一个故事”曾经在网络上火过一阵子,其中笔者印象最深的是:“Sorry soldier, shoes sold in pairs.”(对不起,士兵,我们的鞋子是按双出售的。)这个故事的悲伤意味正因简洁而深刻。
模式化:找到事物、知识之间共通的模式并进行归纳。为何在好莱坞的电影中,孤胆英雄总是突然受到冒险的召唤,遭遇重重考验和磨难,然后带着荣耀死去复归?其实这种英雄情结早就存在于古老的神话故事中。美国比较神话学大师坎贝尔•约瑟夫通过对《荷马史诗》、《贝奥武甫》等各种文明的神话故事的研究,发现神话的一个模式就是上面所说的“英雄之旅”,《星球大战》系列就是基于坎贝尔的理念创作的现代神话。
№25 思维图像化
在思考复杂的事情时,一开始脑袋里不免会一片混沌,为了理清思绪,我们可以试着运用图解思考的方法。因为图示是一种直观的表达,可以更轻松地呈现复杂的关系,而且图像处理分担了人脑中工作记忆的负荷,为逻辑思考腾出了更多空间。例如在理解《盗梦空间》、《冰与火之歌》这些情节或人物关系复杂的作品时,就可以用图解的方式帮助我们理解剧情,还能一窥创作者的构思思路。
这个原理也可以应用到工作中,用图像工作并不是艺术家和设计师的专利。很多成功的作家和科学家都精于此道。例如纳博科夫在14岁前每天都在画画,而马尔克斯画的连环画在学校里也小有名气,所以在写作中,他俩都善于用形象思维构筑场景,再用文字表达出来。爱因斯坦提出狭义相对论,据称是受到了他16岁所做的思想实验的启发,爱因斯坦在传记中回忆,他当时幻想在宇宙中追寻一道光线,如果他能够以光速在光线旁边运动,那么他会看到怎样的景象。爱因斯坦曾这样概括自己用具象思维思考抽象问题的方式:“我写下的文字或者说的话,在我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好像并不起什么特别的作用。真正对思维起作用的好像是一些符号和一些或清晰或模糊的图像,它们会自动地在头脑中复制、组合。”对于我们来说,可以随手把想到的图景和思绪画下来,用纸笔构筑一个探索空间的方式。
作者总结,图解思考的基本原则是:基于所思考的内容本身,自行创造或设计与其相匹配的图形式样。换句话说,就是不拘一格,也不必只着眼于现在流行的思维导图上,这只不过是千千万万种图形结构中的一种,我们应该根据情境选择合适的图形。常见的图解包括流程图和结构图,以下是作者的一些示范,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用,也可以创作更适合自身的图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