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大家都忙着抢红包发祝福,还记得我前不久刚加了一个读书群么,就是那个群,极少露面的群主发了一张图片上来,上面写着一段不长的话,大意是:过年的时候正是乌龟追赶兔子的好时候,我要做一只好乌龟。她建了一个很棒的读书群,却很少在线聊天,点开她的空间,最近的一条动态是去年八月的,再往前翻,都是从豆瓣上分享来的读过的书的链接,大都与创业和领导有关,不知道她现在在忙些什么。
除夕的早晨,我希望能够把《时间简史》这本书刷掉,寒假的时候打鸡血一样的在做读书笔记,虽然我原计划是要学英语的,但是人总是趋向于更加容易和感兴趣的事情,过年的时候想来心静不下来,就准备看不怎么需要做笔记的科普消遣一下。可是kindle打开翻了两页我就看不下去了,映入眼帘的段落告诉我这需要大脑的运作和支撑,但是它已经罢工了,我把kindle上的书单浏览了一遍,发现没有一本可以让我放松一下的书,《银河英雄传说》因为剧情太冗长战略太简单被我删了,觉得实在没办法看书的我打开QQ,就看到群主发上来的那段话。
我猛然意识到,我从来都不是一只兔子,也不是一只好乌龟,可能连乌龟都算不上,龟兔赛跑的时候,它们好歹还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
记得去年的时候在豆瓣上看到一个人,用时间管理的方法统计了几年里用在工作、阅读、写文章、学习、运动等各方面的时间,多的项目用了五千多个小时,少的项目也有近千小时,这么做的目的是通过记录和规划,对自己的时间进行管理以达成自己的目标,这是所有涉及时间管理的书籍都会推荐的方法,但是第一次见到有人真的这么去做了而且坚持了如此之久。
《一万小时天才理论》这本书告诉我们,因为髓鞘质的存在,当我们在一个领域内,持续的进行精深练习,时间达到一万个小时,你就能够成为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并拥有世界级的技能。我知道看过这本书后只是觉得写得蛮有启发意义的,但是从没想到过我要去践行它,一万个小时,说起来是轻飘飘的五个字,如果每天投入三个小时的时间心无旁骛的做一件事并达到精深练习的程度,要将近十年才能完成,可是我从来没有坚持在一件事上投入努力超过三个星期。
有人在以年为单位,付出努力,做你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有一次跟几个学霸一起做作业,聊着聊着聊到了绩点,我很明智的没有说话,听着她们谈论将近是我两倍的绩点,讨论着要多高的绩点才够保研,要多高的绩点方便出国,这些问题离我都比较遥远——我大一一年就挂了四门课,她们并不是单是成绩好,各方面都很优秀,在学校的部门里担任主席部门之类的职务,早早的在外开始实习,英语很棒,经常在聊天的时候会出现我完全听不懂的东西,总有一种从各个方面被碾压的感觉。
2012年的那个暑假我跟她们一起考进这个学校,这一切差距的出现,只用了两年半的时间。
通过各种各样的渠道,我认识和接触到许许多多优秀的人,有些人在清北里或大洋彼岸整天喊着被大神碾压,他们站在世界上最勤奋的一批人中间,读着我们羡慕的学校,却过得比狗还累。来大学前我也不知道在学习之外也能有很精彩的生活,认识好几个钢琴十级的女生,有人会跳古典会街舞,有人唱美声会Rap,还有许多人打小就练书法,或清新飘逸或笔走龙蛇。还认识不少岁数比我小的,在读初中高中,却也有着超过我的阅历和见识,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世界的宽广,学会规划也开始走自己的路,尝试一些我到现在都没有接触过的东西。
读高中的时候觉得自己还是有几分牛逼的,不用费心学习也能混个还可以的成绩,除了网络小说外偶尔看一些畅销书就觉得自己颇有文化内涵,会打篮球和台球,写的随笔偶尔会被老师夸,这一切都让我沾沾自喜,在我没有真正了解这个世界的浩淼之前,我一直以为我很不错。
后来才知道,一直是自己接触到的世界太小,小到身处的环境都是很渺小很不起眼的部分,小到根本就没能接触到那些真正优秀的人。
而今,我只能隔着很远看那些神采飞扬的同龄人,造成这一切的差距,只用了不到二十年。
确实,出身阶层的高低,父母的见识,所处的社会环境,这些都在我们之间形成了先天性的巨大差距,四岁,你在练琴,我在玩泥巴;八岁,你开始明白努力读书和成就之间的差别,我开始学着上课开小差;十二岁,你已经去过不少地方见过不错的风景心里从此有了渴望,我没有离开过出生的城市觉得长城万里只是个传说;十五岁,你周围的同学学谈论托翁沙翁各种翁,我周围的人在为韩寒和郭敬明摇旗呐喊;十八岁,我开始了解你所接触过的一切,却发现连你的背影都已经望不见。
可我不是来抱怨的呀,我只是恐惧,恐惧你比我先行如此之远,还越走越快,你们在自己的道路上或飞或跑,而我就像只笨拙的乌龟,刚开始学习爬行。
你不应该抱怨别人的出身别人的家庭背景别人的阶级地位,你应该怕的是当别人拥有比你好的一切条件时,却比你还努力比你拼命。
送一句鸡汤给诸位:
假如有一天我们湮没在人潮中,庸碌一生,那是因为我们没有努力活得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