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原创
西方人习惯过感恩节,我不以为这是中国人的习惯,虽然日历上已经习惯印上了这个节日。过不过这个节有什么意义呢?在我心里该感恩时候总要感恩的,比如感恩父母的生养,感恩老师们的教育,感恩单位给予的工作岗位,感恩同事的持久支持和帮助,还有感恩今生遇见的感应……
放下公文写作有几年了,连写法都已忘记。不忘记也是不可能的,因为这几年除了节假日休息不写以外,几乎每天都要看书、写作,经常是通过手写叠加地重复在脑子里覆盖上非公文体的写法。公文体写法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文字表达意思要简洁明了,让别人一看就明白,而非公文体的写法可以让思想信马由缰,围绕表达意思去修辞越丰富越好,全文表现主题的题材越贴切、越翔实和越生动就越好……想想,在平台上发布诗、散文或论文,如果用公文体表达那就单调无趣了,而用诗、散文或论文等文体表达思想的时候,不加以修饰,没有生动、丰富、翔实的题材内容,读来也就无味了。
这几年放弃了公文体写作,改为写诗、写随笔和著作到也得益颇多,归结起来大致三点:益于动脑、动眼和动手。
动脑当然是首要的好处。写文的冲动来自大脑,如果根本就没想写的意思,那也就无做文章的必要了。经常写文会产生某种灵感,喜欢写诗或写散文,常有在头脑中闪现出所谓“金句”,有可能是你正处在喝茶、做家务事或行走安静地方的状态下时突然产生的。写文是要表达主题思想的,大脑要认真思考想表达什么样的思想,是正能量的还是负能量的,而且表达的思想还要考虑价值。写文还要费脑去构思,比如整体结构是什么以及怎样开头和结尾。写完还要动脑考虑风格和变化之间的关系,尽可能做到“文如其人”的同时,又要有所创新……写文好处,似乎在日常里对自己开展“脑体操”运动。
动眼自然是重要的好处。眼睛是心灵之窗,当打开的时候心里自然会照进有益之光。现在由于经常不断地写文,已经不存在有写作困难的感觉了,主要是因为平时生活积累够多,把很多生活的经历都通过眼睛装进了脑子里。另外就是在写作的时候,经常逼着自己去读书,比如这两年写《中国未来》这本书,如不读世界历史、中国历史等,那是不敢想象可能写成的;历史告诉我,人和社会群体的核心本质从何而来,社会又为什么能够从低级形态向高级形态运动发展,或在某个社会形态中又怎么从低级文明社会向高级文明社会运动发展,而根据核心本质运动规律趋势又如何能看到社会未来等等,通过眼睛对信息收集,才好用自我的核心本质去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纠错、吸收和应用。
动手必然是写文的结果。如果很喜欢文字,又很想写出诗文作品或著作,但设计再好而不动手去写又有什么用呢?没有结果就等于对自己没有任何益处。写文绝不能“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骨感的失败就在于自己不能坚持动手去写;假如不是客观原因的话,自己不动手的原因或是意志薄弱。动手的好处就是把心想表达的思想内容真实的写到纸上去,表达不好或表达不出来时就要逼着自己动手去翻书,久而久之这样习惯下来了,再回头看一定发现自己写了很多,这就是动手积累的结果。
我很感恩,能有那么好的环境和机会来写文。今天,很惊讶此前积累下来的写文的成果。
2019.11.28.写日记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