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练拳练得不少,并且进步很快。但与此相应的,近期打拳几乎全都在拳馆,在家的时候就不太愿意练。我一直觉得这是因为我的自制力不够,需要有人夹持才能行动。但是某天在拳馆打拳时,发现自己必须把意念放远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状态时,忽然反应过来:不愿意在家打拳,也有可能是家里打拳的那个房间太小了,无法看向远方,所以在家打拳的状态总是不够好——久而久之就不太愿意打了。
那一瞬间决定,在可选择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那个让我感觉更好的环境——因为以我目前的能力改变不了那个感觉不好的环境:就算可以安装一面墙的镜子,我也没法让它变得再大了呀。
也是那一瞬间发现,最近我很少动笔——不管是写文章还是写日记,都没什么热情——同样也不一定是自制力的问题,而可能只是没有找到那个让我想要动笔的“环境”。
这个“环境”,可能是写作的平台,可能是记录的工具,可能是一起打卡的群,也有可能是别的什么。
回到太极,近期不是我最“用功”的日子,但是是我最“用心”想练好的日子,然后事实上最近也进步飞快,回想原因的话,可能有几个:
1.年初的时候先生说:你给自己定个目标吧,比如说,今年成为教练;教练不可能啊?那就先当个助教吧!于是我告诉自己我要当助教。而这么想带来的变化是:以前每个动作做到70分就可以,但是现在不做到90分以上就会继续改进。
2.受同伴的刺激了。我身边一直都有很多人练得很好水平比我好很多,但是他们要么开始得比我早,要么尽管不比我早但在水平提高之后又中途放弃了,所以我一直没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好,直到某一天我突然看到一个年纪比我大不少的姐姐,开始练习的时间比我晚很多,但水平已经是我拍马赶不上的人,并且,她作为助教天天出现在我面前刺激我——给我指出我哪里哪里不对。然后,憋了一口气的我最后也没达到她的努力程度,但是,实在比以前的我用心太多了。
3.教学体系的进步。老师的功力最近有很大突破,然后重新改组了课程内容的安排,以前是所有东西循环教,但不管你学到什么程度,而现在是一样东西教会大部分人之后,才会教下一样东西。这样做的效果很好。
作为一个善变且容易喜新厌旧的人——这点不是评价是事实:开始跑步时我喜欢河边的跑道,因为很开阔可以看到蓝天白云,绕着小区里的小花园跑则觉得很压抑;但是春暖花开时小花园里到处是花,就不愿意去河边了;而最近花都谢了之后,又跑外面去了——我真的不应该期待自己有很强的自制力,这点过去从来没做到,将来估计也做不到。
那么我所能做的,就是为那个懒散、善变、无法长时间专注、无法长时间维持动力、总是需要新鲜感的我,从各个角度创造一个环境,让我“不得不”往该去的地方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