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有天晚上下班,坐电梯,碰到管理公司零食柜的人,刚回收了过期零食。
他问,现在怎么大家都不喝饮料了?
我说,估计是年轻人开始养生吧,可以多摆点乌龙茶,东方树叶什么的。
他说,都有啊,就是喝的人少,饮料放三个月都没什么人买。
我说,那就是消费降级了。
他说,在这办公楼里的,不会没钱呀,怎么也得有个把万吧。
我说,不管赚多赚少,如果不是因为天气,影响了喝饮料的量,那就是降级消费了。
最近一年确实发现,公司点外卖的少了,带饭的多了,一个确实健康,还有就是省钱。
尤其情侣,晚上再多做两个人的饭,第二天到公司微波炉一热就行。
临下电梯,我问,那回收的零食饮料怎么办?
他说,过期的,只能扔了。
想想,现在的生意真不好做。
最近很多公司裁员潮再起,前两天和一个朋友聊天,他们公司只是招个职能岗,原来的简历也就百来封,现在得数千封,还有很多硕士或重点大学的人。如此看,怎么能不内卷?创造价值的事没人能做,重复性的事门槛高。
为什么这两天阿里前员工聚集杭州维权闹得很凶?
阿里的朋友和我讲。
动不动就说互联网年薪百万,实际大部分是要加上股票期权的。在公司授予你股票时,会有一个授予价格,你可以分期多次拥有这些股票。但要真正产生价值,还需要行权,就是按照授予你时的低价买入,这些都需要现金。
重点有些员工,还会自己额外购买期权,需要付出的现金就更多。
这就导致,有些员工被裁了,股票没法兑现,自己的钱已经花出去了,甚至当下的股价跌破行权价格。
你说,员工能不维权吗?
受环境影响,失业、自由职业的人越来越多,以前认为很香的社保,不得不被断供,毕竟长期主义和当下相比,能生活下去,或者稍微有点质量的生活,是最重要的。
可是,每天打开各种媒体平台,又鼓吹着消费主义陷阱,要舍得给自己花钱,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算法把有钱人推送到我们面前,好像除了自己周围的都身价过亿。
但通过消费解决短暂的焦虑后,又迎来更大的经济焦虑。
消费价值最大化,不是想买什么就买,在对个人成长的推动力。有人买奢侈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炫富欲,有人只是为了必要装饰。
互联网的经济大潮褪去,人的理性思维才被搁浅。做更高价值的投资,做更有复利的事情,不求大富大贵,起码能让我们明哲保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