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在县城的老街上,偶然发现了一家挺有特色的咖啡馆,非拽着我去。孩子的心思总是这样单纯,无非有妈妈买单,可以自在点餐。
环境不错,推门,一只大金毛径自来迎接主顾,几只可爱的猫咪盘桓其间。无论是墙上的手绘,还是各种搭配,都是满满的青春感,难怪孩子喜欢。
要了一杯芒果汁,这味道,让我想起北风萧瑟的冬夜,一次重逢,一次偶遇,一杯芒果汁,一场电影。
那个周末,从连云港飞到北京,打算转高铁回家。半天一晚,也算是在首都地面上踩过的人了。数年未见的朋友在京,邀我共进晚餐。日式餐厅,干净雅致,同席的还有朋友新调入京的上司兼兄弟。
冬夜,八点多,天已经很黑了。因为第二天有事情,吃罢我们便散场了,朋友再三致歉:“实在不好意思啊!感谢谅解!哦,对了,你住的酒店旁不到一百米,就是个大商场,有电影院,不如你和他去看电影吧?”朋友指指兄弟,“他现在也是孤家寡人,时间还早。”
“乐意奉陪。”八零后的小伙子年轻有为,彬彬有礼。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感谢陪看。”幽默精神还是有的。
赶上《前任3》火爆热映,时间也刚刚好。刚吃饱喝足,爆米花肯定是吃不下了。从洗手间出来,小伙已经买了两杯鲜榨芒果汁,大约席间餐后水果我单点了纯芒果的缘故,暖男一枚。偏偏电影剧情里有女主林佳吃芒果的梗,真是无巧不成书。
再吃芒果时,偶尔便会想起这段经历,忍俊不禁。一面之缘,小伙样貌已然模糊,只有芒果汁和电影,缀在记忆的天幕上,闪烁微芒。也许在某个拐点,偶然交集,吃着芒果唠着嗑,会感慨“人生何处不相逢”也说不定。
女儿要了一大杯奶昔,我俩对视,捂嘴大笑。有些笑料,只有我们心有灵犀。我知道,她想起了马尔代夫,那个萨芙莉岛上的酒吧。那个服务生小黑,和满桌不同口味的奶昔。
抵达那天,我们四个穿着一模一样的T恤和沙滩裤,坐在酒吧等房间。一个皮肤黝黑的服务生上前搭讪,问我们从哪里来,是不是一家人。我用蹩脚的英语一本正经地告诉他,我们从中国来,两个姑娘一个是我大女儿(其实是我2000年的学生,小我10岁),另一个是我小女儿,那个小男孩是我大女儿的儿子,我的孙子。
小黑瞪大了眼睛:“Oh!You are too young!You are so beautiful!”他估计觉得我五六十岁了罢,三个孩子已经笑得前俯后仰。他大约想着我一个奶奶级别的妇道人家拖女带孙的,挺不容易,于是对我们格外照顾。每天下午去酒吧,都会格外殷勤,给我们端上各种饮品,甚至纵容我“孙子”钻进操作台指点江山。不知道哪种口味的奶昔好喝,小黑上了各种口味,摆满一桌,供我们品尝。每次,我都会给一两刀的小费。
海水美得不可方物,游人自然都要浮潜,我不会游泳,他主动加了微信,表示可以带我们去。之后,我微信里响起最多的就是他的“Hi!”不知道要说什么,便翻译好我们在玩,不方便聊天,复制粘贴。倘使孩子们去酒吧,而我没有去,他便会追问:“Where’s your mother?”女儿尤其不忿,给先生告状:“爸爸,麻烦了,这里有一个小黑迷上我妈了,咋整呀?”“放心,我对你妈有信心,她瞧不上小黑。”先生不以为意,老夫老妻了,还是他了解我啊!
临走那天,在12点免费的钟声敲响之前,小黑给我们打包了足够我们吃至少两顿的薯条和三明治。
回来后,不堪时差,英语又烂,在数次“Hi”没有得到回应后,那个小黑终于不再“Hi”我了。
适逢女儿要了一只小猫回来养,黑耳朵黑尾巴,雪白的身子。我说不如叫小花吧,女儿觉得叫奶牛很有趣,先生嘿嘿笑着:“不如叫小黑吧!”全家爆笑,于是,就叫小黑。这便是我家猫之所以叫小黑的缘故。
不知道,酒吧的小黑和萌宠小黑,是不是交代清楚了?
只想告诉你,在人生的长河,那些个偶然,泛起一朵又一朵的浪花,含笑了光阴,凝香了岁月。
田玲写于2018年7月27日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