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静蕾评价黄立行:我有病你有药。我和王老师的关系,也大抵如此。——题记
My life
这两天在等一件事情的反馈。之前的等待有过焦躁不安,但是自己做了“正念练习”,告诉自己,如果处理不好当下的情绪,以后工作中遇到问题还是要遭罪。王老师的解药能救我,但是我不能依赖,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力量让自己变得更好。
就好像,我们不能妄想自己所有的人格缺陷,能倚靠一段亲密关系来填补完整。打个比方,感冒发烧这种小病对方能咬牙帮一把,都幻听幻视了对方就只有逃的份儿了。
资深心理咨询师付丽娟老师曾说过:婚姻就是巨大的投射场。所谓的投射,就是把我想象中的你,放在你身上。
简单地说,就是我想象中的你爱我,于是你做什么我都觉得你爱我。我想象中的你不爱我,于是你做什么我都觉得你不爱我。
前两天逛商场,儿子努力地要用小游戏的胜利为我赢得一支口红,可是他失败了;王老师又去抓娃娃机想给我抓一支口红(口红被包裹在一个个圆球里),他也失败了。下到一楼打算回家,路过化妆品的专柜,王老师说:
“不就是想要一支口红嘛,费那事儿,去,挑一支吧。我送给你!”
如果我投射的是“爱”,我感受到的是他的关怀、豪迈,他在帮助我实现一个小小的愿望;如果我投射的是“不爱”,我感受到的则是他的敷衍和不耐烦。
连获得一支口红,都会有不同的感受,更何况其他的日常。
例如,当我们认为一个人不爱我们之后,可能用极端的方式去确认爱:在ta开会时打电话给ta,或者竭尽所能去折腾。
最后ta不厌其烦,提出分手,就验证了“ta不爱我”的想象结果。
但这个结果,分明是我们自己种种行为诱惑出来的。
而这个想象的原型,一般是来自原生家庭,或者是以往的情感经历。
“真正的爱只降临在不缺爱的人身上。”这句话是李雪老师说的。
因为强烈的缺爱必定带着强烈的投射和诱惑,如果对方不是一个超级稳定的人,很难打破这些投射。
所以,如果你意识到自己强烈的缺爱,那么最重要的,是先解决自己的问题。爱自己、信自己,关照好自己的情绪,才是一段关系能顺利开启的核心。
李银河说,能够遇到一个相爱的人,概率并不太高,世上许多人为此耗尽青春,等待很久。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这是沈从文和张兆和的爱情。
“遇见你之前,我没想过结婚,遇见你之后,结婚我没想过别人。”这是钱钟书和杨绛的爱情。
“每想你一次,天上飘落一粒沙,从此形成了撒哈拉。”这是三毛和荷西的爱情。
当然,还有王小波遇到他的李银河:“我们好像在池塘的水底,从一个月亮走向另一个月亮。”
对于现代人来说,一句“遇见你,就遇见了全世界”也足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我不敢妄谈爱情,但是我会记得,两个男人为了我“想有一支新的口红”而努力专注的样子。尤其是儿子,那个机器屏幕很高,他需要踮起脚尖才能够进行操作。我当时就在想,一段美好的感情,就是一个人提出的要求永远不要那么过分,都是对方踮踮脚尖就能够得到的;而另一个人恰好也愿意去为对方这个小要求而努力。
儿子最近跟着我老妈看中央一的诗词大会,喜欢北大的选手陈更。我妈说:
“陈更漂亮、博学又有气质。对吧?”
儿子说:
“对!不过我妈也漂亮、博学又有气质。”
我说:
“那你以后娶媳妇,也要找一个漂亮、博学又有气质的。”
儿子说:
“不仅要漂亮、博学、有气质,我俩还要三观一致才行。”
我惊了。问:
“你知道,什么是三观一致吗?”
“当然知道啦!就是看待世界、看待问题的观点一致。比如说啊,我想结婚之后有个孩子,可是她不想要孩子,那我们就三观不一致,就不行。”
我已经惊到不行了。但还是坚持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你是想以后长大了结婚要个孩子?”
“对!孩子是特别美好的。”
真的,孩子就是复印机。在我小时候我妈就说:“一个孩子给父母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痛苦。”我复印了我妈,我儿子又复印了我。
最后,表白那支口红。生活里的小确幸。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