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车难题” 是一个在英美非常流行的思想实验,它最早的版本是在1967年出现的,由英国哲学家菲利帕 · 富特提出。故事的基本情况,很多人都大致了解:一辆有轨电车失去了控制,疾驰向前,司机看见前方的轨道上有五个人,他可以任凭电车继续前行,那么这五人就一定会被撞死。这时候他发现旁边恰好有一条岔道,岔道上只有一个人,因此他也可以选择将电车拐入岔道,这样就只会撞死一个人。那么,他是否应当把电车开到人少的轨道上,撞死一个人而不是是五个人呢?
这个假想出来的 “电车难题” 成为了著名的思想实验,越来越多的学者参与其中。毕业于哈佛大学哲学专业的托马斯 · 卡思卡特把这个思想实验写成了一本书,名字就叫《电车难题》。
这本书通过一场虚构杀人案件的司法审判徐徐展开,琼斯女士为了救五个人,她扳动了道岔,让一辆失控的电车拐了弯。但她这个行为造成了法利先生的死亡。对于琼斯女士的行为,公诉人向法庭提起了杀人罪的指控。在法庭紧锣密鼓进行审判的同时,这个案件也成为了大学课堂、学术杂志、电台节目及其他公共场合讨论的热点话题,本书作者让法官、陪审团、检察官、辩护律师、学者、主教等不同身份的人纷纷登场,表达了不同的立场和观点。通过他们的看法——引出了西方伦理学和法哲学的主要流派,呈现出在道德难题上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多样性。
六种思想的解读
功利主义:认为琼斯女士无罪
判断一个行为对错的标准不在于道德上是否正确,而在于效果的好坏,凡是导致最小痛苦和产生最大快乐的行为,就是正当的行为
权力理论:认为琼斯女士有罪
对一个行为的对错评价,取决于行为人本人是否拥有从事该行为的权利和是否损害和侵犯了他人的权力
道德直觉主义:认为琼斯女士无罪
常理就是常理,它存在于人心之中,并一再被证明是正确的,而且永远正确
双效原则:认为琼斯女士无罪
同一个行为通常兼有善恶两种效果。在某种特定情况下,一个善的行为,虽然兼有恶的结果,也是可以允许的
自然人性理论:认为琼斯女士有罪
主要宗教所公认的黄金定律造就了一个懦夫的文化,不考虑具体情况、随时随地的无私是不自然、不健康和违反人性的
神经科学理论:这种思想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琼斯女士有罪,一种认为琼斯女士无罪
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事实出发而非道德的价值判断,从科学方法出发,用心理和情感分析得出结论
在了解了这么多观点背后的学说思想之后,让我们回到法庭上来,最令人紧张的时刻到了,陪审团的投票结果会是什么?书上写的是:“答案请看下一页”。结果,翻开下一页,只有一句话:“你还真以为这一页会有答案?”
全书以这样一种幽默的方式结束,这是想告诉我们,这个案子也许永远没有答案。
那么,托马斯 · 卡思卡特的《电车难题》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
面对浩渺的自然和复杂的社会,人的智慧如同暗夜里的一点烛火,确实渺小得可笑。面对世界的不可知,面对人类身临其中的道德困境,我们需要不断锻炼和增进我们反省和思考的能力,并以此追问和接近更为美好与正义的生活。这就是《电车难题》这本书带给我们的启发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