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苏州万科公园大道
设计主题:织景 ( 138°菱形生发的现代江南公园)
景观设计:Lab D+H
设计时间:2016年12月
建成时间:2017年8月(公园西段)
项目面积:18公顷(公园4公顷)
哲学家会在科学的维度上寻究世界的真理。在设计师的眼里,空间是一种诗意的哲学,让空间与人之间构建了一种陌生的超越情感的共鸣,用138度的菱形生发了一个现代版的江南公园。
The philosopher will find the truth of the world in a scientific dimension,In the eyes of the designer, space is a poetic philosophy, so that build a kind of sense beyond the emotional resonance between the space and the people. With a 138 degree rhinoceros made a modern version of the South River Town Park.
背景:项目共六个地块和一条东西向的中轴大道,近 30 公顷的土地作为住宅进行整体城市化建设开发。无论对于企业,还是地方政府,这既是机遇也面临着挑战。挑战并非来自于产品的消化速度,而是来自于快速大规模的建设,可能会对城市的空间活力以及人文塑造产生较大的消极影响 , 这一矛盾的逻辑也 普遍存在于中国目前以数据为标准的建设模式。
万科公园大道,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万科都迫切的想做出些新的尝试。
在项目启动之初,设计团队借鉴了国外开放公园空间设计思想,在规划前期就提出“景观先行”的先进理念,将原本分割地块的市政规划道路定义为重要的开放公园空间,引导土地规划的有序发展。对美国纽约地标空中花园走廊-高线公园仔细研究后,我们希望在这次的设计中遵从土地-景观的统一与和谐。在规划初期保留林带,形成东西向公园绿廊,通过文化与生态的设计创新理念,在尊重场地特点的同时,又营造时尚艺术生态的公园体验,从而改变人们对户外公园生活方式的认知,带来一种全新的城市会客厅体验。
▽ 东西轴作为开放公园的规划思考
▽景观的初步设计语言对场地的影响 " 水的织锦 "
▽ 景观空间和行为模式进行界面优化,并与产生了友好和渗透的界面
▽景观延续规划介入时的故事主题与逻辑关系,场地整体性而又丰富
▽ 设计概念:" 水的织锦 ",诠释现代版江南
▽公园西段平面图
▽景观生成过程
▼国际化的开放公园,international open park
▼门户节点,portal node
独特创新的公园主题IP
Unique innovative theme park IP
设计重点要素与互动科技的结合:设计在公园西段核心水秀广场,利用景观装 置及落水效果,结合科技感强的数控水景,将整个公园的视觉与体验推向高差, 形成公园场地的地标空间,也有效地带动了草阶剧场和覆土景观建筑设施.
巧妙的将雕塑和水帘互动装置结合在一起,人们可通过手机扫码,与水景发生互动关系。场地中科技与时尚感并存的互动雕塑水景及观演剧场都成为了热门IP,吸引大量的人流参与其中,互动水景雕塑已经成为示爱之门,水景观演剧场也衍生为示爱剧场。
▼装置设计概念,design concept of the installation
▼灯光与水的互动装置,interactive installation of light and water
景观亮点一:“水的织锦”——编织场地
First Landscape highlights: “Water brocade”—— Weaving space
在项目中我们提出“水的织锦”设计概念,提取江南安静水面波光粼粼黑白变化的自然韵律肌理,将它以菱形织锦的方式编织出基本的场地,它是大量铺装、花池坐凳、起伏地形的母题……,赋予场地完整的意义,统一的现代语言不仅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也确保在功能需求多样化的场地中,使空间变得有序而不混乱,在为公园打造一个主题IP的同时,也为城市开放微型公园的设计提供了一种思路。
▼基本的序列语言,Basic sequence language
▼多样的形式延伸,Varieties extension
景观亮点二:“水的织锦”——水乡意境系列雕塑
Second Landscape highlights:“Water brocade” Artistic series of sculptures
设计师采用雕塑来诉说水乡印象的手法,在500米的东西轴,布置了三个重要的雕塑,在强化空间序列同时,它们也承载了这里的文化以及艺术的诉求。设计从江南的水与织锦得到灵感,抽象出江南人居的意境,呼应整体的设计语言,赋予主题意义,采用了“江南水乡的门、桥、亭”作为心灵故乡最直接的表述。门的艺术形式来自于江南门斗的剪影,抽象的折线语言形成艺术之门,并具有一定的动感,契合公园的氛围。设计理念直击内心,同时又能和场地元素统一,形成了巧妙的整体性艺术感染力
▼门雕塑现场图,Sculpture “door”
桥位于中段公园西侧入口广场中央的互动水席之上,艺术之桥的剪影,雕塑设计融合了数控水景,将围绕雕塑的水的互动性与科技性发挥到极致。
▼数控水景,CNC water features
景观亮点三:童年娱乐22件事展现
Third Landscape highlights:22 cases of childhood entertainment
在多样化的儿童娱乐设施设计时,我们围绕22件事的主题活动展开,将其巧妙的融合进了娱乐设施里,创造出了更符合童趣和益智功能的儿童游戏区。从树屋到攀爬网,从草坡到观星台,让儿童从小培养冒险寻踪探索的体验,为户外丰盛的童年体验创造条件。
▼童年野草记忆 / 钻洞,childhood memory of weeds / drilling time tunnel
▼秋千与编织的家具 / 攀爬前行,weaving swing / climbing forward
▼趣味传声筒,fun megaphone
▼桥下”逐溪”的快乐 / 亲水喷泉,playing under the Bridge / entertainment fountain
景观亮点四:细节的延续
Fourth Landscape highlights:Continuation of the details
“水的织锦”在设计上贯彻始终,从场地的铺装,到矩阵树列,再到建筑立面;由形体向表皮与肌理传递;从点,到线,延伸至面;完成”织锦”语言由二维空间向三维空间无限延续。
▼灵动的镜面水,简洁的线条与缤纷的植物,exquisite mirror water with simple lines and colorful plants
▼退韵而出的黑白灰的”织锦”,the black, white and gray “brocade”
▼穿孔板座凳 – 光影的舞动,perforated board stool – light dance
▽“水的织锦”地形对比
▽“水的织锦”地形对比
▽“水的织锦”雕塑形体与细节
▽“水的织锦”数控水景互动
▽“水的织锦” 互动水剧场
▽ “水的织锦” 互动水剧场
▽“水的织锦”社区门岗与野草之美
▽“水的织锦” 公园旱喷广场
▽“水的织锦”覆土地景景观建筑
▽细节的立体与动态
▽ 野草的细节
▽细节的变化与统—
▽ 艺术景墙的表皮细节
这个项目的室内设计也很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