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驴向导说:“如果你要交男朋友,要把他拉去阿里无人区走一走。在最艰苦的条件下,人性的自私、贪婪都会暴露,你会看得清一个人。”
这句话包含有一些隐含的假设:
1. 人不应该自私和贪婪(人不应该有阴暗面)
2. 如果我看见他自私贪婪,那他就是自私贪婪
3. 看清一个人,就是为了看清他最阴暗、最不堪的部分,比如自私和贪婪
4. 人是能看清另一个人的
5. 好的恋爱的需要能看清对方,尤其是要看清对方的阴暗面
——这些隐含的假设,全都是我所不赞同的。
什么是“自私”?什么是“贪婪”?
人非不朽,“活下去”和“活得更好”是本能。在执行本能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两人利益冲突的情况。根据行为有利的对象,即“利己”或“利他”,就有了自私和慷慨、贪婪和本分的区别。可是,这样说来,当一个人对我慷慨时,也就是对我有利时,我不就“被自私”了吗?
“自私”和“贪婪”的含义本身就是有待商榷的。当我们说一个人“自私”、“贪婪”时,到底是在说他以自我为中心,还是在说他对待我的方式没达到我的期许,还是说我根本就是误解了他在某种情景下的某些反应呢?
人的复杂性——“贴标签”会阻碍沟通和理解
如果说,关于人性,有一个公理的话,我想这个公理应该就是“人是复杂多面的”吧。同一个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同时成为天使和魔鬼的合体、光明与黑暗的统一。所以,“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只有幼稚的人才会问。
人的行为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遗传信息、内环境的变化、过往事件、内在信念、对情景的认知、甚至(神棍一下)星相学因素——其中每一项都仿佛是一条蜿蜒的河流,曲折不定,而正是这些捉摸不透的因素,在变幻莫测的境遇中,塑造着每一个独特的人在每一个独特的境况中的每一个独特的反应。
面对别人的反应时,我们也会有自己的反应。比如,我们把男朋友在阿里无人区的一些行为界定为“自私”和“贪婪”,也是一种反应。
可是,人的独特性决定了我们无法完全了解男朋友的内心活动,因此被我们判定为“自私贪婪”的行为背后的信念和决策体系是我们无从知晓的。我们为这个行为贴上“自私贪婪”标签的时候,其实是在试图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把男朋友从一个具有复杂的信念和思维的、立体的“人”变成了平面的“标签”。
我们以为这样就是看清了男朋友这个人的一些品质,可实际上,正是在不同情景下的许多次这样的“归档”和“简化”、给男朋友贴上各种不同的标签,让我们误以为自己对男朋友有足够的了解和理解。我们看着这一堆亲手贴就的标签,以为这就是我们的男朋友,而我们却再也无法看见真正的、作为一个“人”的男朋友,与他进行真正的、“人”与“人”的沟通和交流了。
所以,我们能“看清”男朋友吗?
“看清一个人”,也许就像是“看清这个细胞形态”、“看清这个血管走行”,是把自己放在高一层的视角上观察别人,认为自己具有足够的洞察力,看透一个人的信念和思维。我想,一个人甚至对自己的内心都不见得有如此的了解,怎么能假设自己对别人的内在有这样深刻的洞见呢。
“看清”这个动作,也不应该被局限在阴暗面。难道说,去发现男朋友的慷慨、善良、可爱,就不属于“看清”的范畴了吗?
况且,即使男朋友在极端情况下表现出了一般吃瓜群众所界定的“自私”和“贪婪”的行为,我们也无法仅仅通过行为本身来判别男朋友的动机,更无法通过这些行为来判断男朋友的品行。
我们为什么要交男朋友?
我大胆地揣测,老驴向导说这句话的本意是,你要找一个可靠的人,才能好好跟他发展关系、谈婚论嫁、度过一生。
忍不住又想分析这句话里的隐含假设:我需要有一个人去“靠”着吗?真的有所谓“可靠”的人吗?谈恋爱是为了一直谈下去、结婚、然后度过一生吗?
曾在猫师傅微博里看到陈海贤老师的一句话:所有的人际关系的本质都是“遇见”。世间万事万物,只有“无常”才是恒常的,人与人的交集尤其如此。一切只有向内求;但凡向外求,就难免幻影破灭的失望。唯有自己才是自己的救世主,想要抓住一个人、一段关系,以此作为此生依靠,只是一厢情愿而已。
这世界上,这生命中,除了婚姻之外,还有太多太多精彩和美好,怎么能用注定幻灭的泡影束缚了探索世界、探索生命的脚步呢。
如果要交男朋友,怎么能只把他拉去阿里无人区走一走呢!
当然还要和他一起去经历繁华与荒僻、富贵和贫贱、异乡和故土、坦途与困顿、鸡血和丧气、喜乐与悲伤……一切世间无法穷举的经历。毕竟爱情,也是灵魂探索这世界、这生命的一个触角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