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大学时,最喜欢两个地方。图书馆和小吃街。
图书馆是安静的,一共四层,座位和一排排书都靠南。我喜欢在没课的时候窝在图书馆里,太阳暖暖的,照在人身上惬意极了。
一杯热水,一本书,就是一个世界。
偶尔在看书间隙看一眼窗外,浓浓绿叶遮住的道路上是往来的人群,在这静谧的小世界里,越发觉着芸芸众生与我无关。
偶尔早上有课没有空座位,就抱着本喜欢的书在一排排书架里挑一个自己喜欢的地方,或倚或站。这时候我喜欢带一些零食,躲在图书馆的深处,像偷食的小仓鼠般慢慢咀嚼,生怕被人发现。也有大胆的同学,一袋零食放桌子上,正大光明的吃,不过大家都很有自觉,垃圾从不乱扔也不吃一些味道或声音大的东西。
图书馆最受欢迎的是小说类,经常有一些同学伫立在书架前,一本一本的挑,我有时候看到会幻想电影里的情节:一对男女在书架前,书拿开,出现的是对方的脸,阳光撒进来,空气中充满了恋爱的味道。
我不知道有没有发生,反正我是一次也没遇到。
和图书馆相比,小吃街是极热闹的。
每天下午刚擦黑,小吃街就醒了起来,各种小吃摊从远方涌过来,一盏盏电灯在街道的两边次序排开。
这里有各种好吃的东西:
周黑鸭、豆腐脑、油泼面、酸辣粉、花甲米线、肉夹馍、葱油饼卷饼鸡蛋灌饼、麻辣鸡翅、小笼包、豆浆油条、寿司、板面拌面手擀面、麻辣烫、寿司、凉皮凉面、烤串烧烤大排档....
街道的中间还夹杂着卖水果、鞋子、衣服、小饰品的。大一刚来时经常和室友在小吃街买衣服,不过穿了几次后就再也不买了。
大一时很少吃小吃街,一般在食堂,我不算是个合格的吃货,偶尔会在晚上出图书馆后买一些水果带回宿舍,我喜欢小吃街的热闹,那种充满着烟火气息的热闹,每个摊子的锅上都冒着热烟,每张脸上都洋溢着最朴素的喜悦。我会从街头走到街尾,绕了一圈后在回到宿舍,街上很多情侣和成群结队的男生女生,边走边吃着,形象是什么我们都不知道。我注意到也有一个人的,他们可能和我一样,刚从自己的世界里走出来,着急着让一颗心贴近这最真实的人世间。
一个人的时候我是我自己。
后来在室友们的强烈推荐下爱上了这一条街。
一个室友特别喜欢吃一家板面,有次庆祝要请我们吃饭,我们兴高采烈地去了,到了才发现是一人一碗板面,不过吃完了没一个人抱怨,因为实在是太好吃了,也特别便宜,两块五一碗还放一个鸡蛋。后来不断涨价,我们都不在去了,只有那个室友一边可惜一边坚持着。大一真好啊。
小吃街上有一家我们宿舍都喜欢吃的——阿文粉丝。好吃到每次我都怀疑他放了罂粟,每次想不起来吃什么时就去他家。他家的老板是一对中年偏大的夫妻,黑黑的,不爱笑,几乎没见他们笑过,连他们夫妻间平常的对话都是硬巴巴的,对顾客也很傲娇,他大概是一直在做自己吧,我想道,突然有点儿羡慕。
大一时候和社团一个姑娘走的很近,她是个腐女,小吃街大多是夫妻档,最南边有家卖炒饭的很显眼,老板是两个男生,看起来二十几岁,两人都高高瘦瘦的很秀气,一个炒饭一个打下手,偶尔相视一眼画面美极了。同学是个极大胆的女生,经常借着买饭盯着他们来回看,不放过他们的一举一动,他们不像其他的生意人,还带着几丝腼腆,但很有礼貌。
后来离开社团和那个姑娘走的远了些,在想起来时走过街南边他们已经不在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在别的地方仍一起工作着,也不知道那个女孩有没有弄清楚他们的关系。大学过了一半了呢。
快大四时,被一个同学带去吃麻辣烫,在街中间很不起眼的一家,很小但很干净,味道也很好,后来经常去就熟了。老板是一对很年轻的夫妻,老板娘是四川成都人,长的很是小巧漂亮。他们感情很好,在街中间地段不好,人不怎么多,来到经常是类似于我的老顾客,不忙,但老板经常让她休息着。他们有个儿子,长的很好看,熟了后经常在我去吃饭时坐在我怀里,她就坐我对面和我聊天,我问过她一次,怎么嫁的那么远。她看了一眼背对着我们忙碌着的老板,因为他对我好啊。
那一刻竟然很羡慕,身边有太多分分合合高调低调的情侣了,突然觉着这样简单的感情很美好。
离开后真的很怀念呢。
想念那些无数个在图书馆关门后一个人走在长长路灯下回宿舍的日子;
想念宿舍每次聚餐都吃的石锅鱼;
想念一群人在小吃街挑小饰品的日子;
这条街和这座图书馆记载了很多人大学最怀念的时光。
友情、爱情、相聚、分离。
而我愿意永远厮混其间,为了那鲜活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