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看完了《我们与恶的距离》。豆瓣评分9.4。台剧看的不多,以前看过《我可能不会爱你》至今印象深刻。我想一部剧的好坏应该看它的深度,能不能带给人思考,给人自省的力量。
刚看完,回过头来看看题目,竟不知作者为什么要起这么个题目,剧中有恶吗?那么多的人中,谁是恶人?是的,你会说是李晓明啊,陈昌吧,他们无差别杀人,实锤的恶人,但即使是他们,也有着冲动时刻不得不的原因,也有着不想连累父母亲人的人之常情本性。
其他分明的每个人都赚取了我们那么多的眼泪啊!但是能说没有恶人吗?事情又是因何而起的。又分明是那么糟啊,那些因为这一事件卷入其中的那些人,那些尽力承担,忏悔却仍然活如蝼蚁的加害者父母,那些以泪洗面,黑夜惊醒的受害者家属,甚至于为杀人者辩护的律师,理想不能实现精神失常的应思聪,那些精神科医生等等,芸芸众生,混混沌沌,谁是好人?谁是恶人?答案到底在哪呢?
真相到底是什么?
贾静雯饰演的宋乔安,新闻部的副总监。有着幸福的家庭,一双可爱的儿女,爱自己的老公,令人仰慕的工作。然而这一切却随着儿子的被杀戛然而止。从此她愤怒,暴躁,骂人。怀疑老公出轨,家里冷冰冰的,女儿不堪忍受,希望妈妈死掉。单位里,当得知李大芝就是凶手李晓明的妹妹时,她派人跟踪报道,推大芝于舆论的风口。而这一切其实也并没有减轻她的痛苦,反而是风助火势,愈演愈烈。在乔安看来,她绝对是好人,是被伤害的好人。但是从大芝的角度,乔安的做法无疑是最恶毒的,是借助媒体的权利,欺凌弱小,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乔安与恶的距离,只是一张新闻稿。
林一俊,一个精神科医生。为人幽默风趣,专业医术精湛。他为思觉障碍的应思聪救治,好了一点后立刻让其出院,根本不顾他家人是否能照顾。他应该说算得上好医生。但是出发点却是效益,对病人做不到设身处地。对问题不敢承担,甚至不敢要小孩,怕影响自己玩乐。极端的自私利己主义。我想他就是无数个“我”吧。这是不是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看呢,“麻木”就是他们的特征。他们当然不会把自己归结为恶人。但是鲁迅先生认为他们更可恶。是最该被医治的人,是“华老栓”式的恶人。这些人却是无处不在,他们与恶的距离就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明智”。
王赦的丈人,美媚的父母。对女儿极度的宠爱,却不认可女婿为理想的坚守和拼搏,一次次的轻蔑和责备,甚至不惜以女儿的幸福要挟,用自己的狭隘与无知轻易地践踏着女婿的理想,最终因为美眉的早产,孩子的早夭,王赦不得不屈从世俗的力量,选择替黑帮辩护,赚取大钱,却是行尸走肉的生活。这样的父母不是恶人吗?靠着经验生活,用所谓的爱绑架别人,掐灭了他人的理想,这与杀人有何二异?他们与恶的距离,就是一张为你好的面具。他们不是一个人,是中国千千万万的父母。
当然,一部好的剧,绝不止步于提出问题,还应该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它用九集揭示人性,用一集温暖人心。第十集给了我们温暖的结局。恨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爱才是。乔安要想好好活着,回归以前的生活,只有选择宽恕,宽恕别人,才能放过自己。应思聪执拗的想要成为一个好导演,却把自己逼成了精神分裂,连累了父母,破坏了姐姐的婚姻,然而放下了却成为一个好画家。
其实说到底,恶是什么?恶是麻木。恶是无知,恶是傲慢,恶是狭隘。世界之大,芸芸众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成全,又彼此伤害。我们是好人,又随时可能成为恶人。别让你的好成为别人眼中的恶。我们与恶的距离,只是我们自身的狭隘,是对自我的认知,对他人的态度。愿人人都能活成宋乔平,活成我们期待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