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人私房菜》因收视低迷被《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接档,有前身《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做铺垫,再加上作为收视救急的新闻点,《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瞬间成为浙江卫视的热播剧,收视率节节攀升。
这部剧延续了第一部的“职场”类型剧,故事地点由广州转移到了北京。网上对这部剧评论最多的一个词就是“接地气”,尤其是白领阶层里男性的刻画十分立体。如果说《欢乐颂》里的职场女性是靠着互帮互助共同成长,那《北上广爱情》的职场男性就是在酒足饭饱中谋划人生。
王茂,由朱亚文饰演,三十岁不到,地道的北京人,婚庆公司策划总监。
张凯文,王茂的上司,婚庆公司的副总。无房无车,来北京打拼多年,一心想买房,把老婆孩子接到北京。
东方柏,王茂的同事、死对头。常常剽窃王茂的创意,和王茂抢客户。
萧然,张总的老同学,女朋友是洪氏集团千金。自己收购了一家婚庆公司,想拉拢张总一起创业。
在我的理解里,对于一个男人来说,人生最重要的有三点:金钱、情感、尊严。
为什么优秀的人都爱去北上广?因为那里有最优质的资源、最优秀的人和最多的钱。像王茂这样地道的北京人,出生就注定比别人优越,老爸是老年钻石王老五,不用像年轻人那样为了房产和户口本发愁。家里的四合院南北通透,不用计较公摊面积的大小,不用担心房子地段不好,不用上下班等电梯,不用担心没车位... ...外地人奋斗一辈子是为了在北京买房子,王茂的奋斗就是为了自己活得更好。所以,他有资本潇洒、狂放,起点高,但是他有他自己的焦虑——前女友。
和多年前的《北京爱情故事》不同,“依然相信爱情”有一个侧重点是“白领”的爱情,更细化到男人的爱情,比以往国产剧的爱情故事更现实。王茂能为新人打造理想而完美的婚礼现场,有很好的现场应变能力和主持能力,这是他从底层一步一步磨练出来的。但“优秀”还有一个前提,就是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好的效果,即利益最大化。这也暗合了这部剧的两大主题,北上广代表现实,爱情代表浪漫。能够带着现实的镣铐舞蹈,能够世故而不失天真,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婚礼策划师。
一个人成长最有效的方式,除了恋爱就是进入职场,职场会让你见识到人的多面性。比如,东方柏,说话做事娘里娘气,之所以能做到总监的位置不是因为能力有多高,而是懂得走“捷径”,抄袭别人的方案,偷听别人的讲话,巴结领导,背地里抢客户。通常这样的人在公司里占据着不大不小的位置,没什么过人之处,唱着黑脸的角色,拿着高管的工资。这种人,上班时令你头疼,下班就一定是同事约酒吐槽的对象,有了他,就有了聚在一起的理由,有了茶余饭后讨论的焦点,甚至可能是同事谈话唯一的乐趣,因为排斥他,其他人自然形成一支队伍。很多公司里同事间“团结友爱”,不是因为革命友谊,而是因为有共同的“敌人”——这也是张凯文和王茂越走越近的原因之一。
在如今人口流动巨大的城市,你能发现一个现象,高管当中本地人并不多。就像剧中的情况,张凯文来到北京打拼多年,终于熬到了副总,但是为了攒钱买房,只能和别人合租在老房子里。在外西装革履,别人一口一个“总”叫着,老婆在老家给自己带绿帽子,回到出租屋还要受小混混的气,实在没地住只能借住在王茂家,最后为了报复老东家还和老同学合谋算计王茂。这样的人因为压力太大,活得特别小心翼翼,又想出人头地,又瞻前顾后。上有老下有小,在北京居无定所,好不容易熬了这么多年,眼看就要熬到头了,绝不甘心再回去。
偌大的城市里只有同事、同学,没有朋友,上班的时候有人簇拥,有人向你汇报工作,下了班就只有一个人,但凡能聊天约酒的人背后都跟你有利益牵扯,你的优势和弱点都可能变成别人利用你的武器。王茂努力工作不过是为了逃避情伤,张凯文努力打拼是为了在北京生存、扎根、安身立命,由生存需求实现自我实现的需求。他们注定不是一路人。
北上广的灯光不一定亮,北漂的路也不好走,但是北京人的身份足够光宗耀祖。那些在北上广死磕的人背后都是一把辛酸泪,因为与之竞争的是国内顶尖的人才,光明的、黑暗的都会在这里赤裸裸地得到展现。有多少胸怀梦想的人最后在这里最后都不得不抛弃理想,向现实低头,活成了自己的反面——猥琐、自私、虚伪... ...
萧然,这个沈老板眼中靠着女朋友上位的“小白脸”,自作聪明暗箱操作收购了一家婚庆公司占为己有,最后被女方家逐出公司。他跟老同学张总的心气不同,他要把一家婚庆公司做到上市。一知道原来老同学也在北京最知名的婚庆公司当副总,千方百计拉拢他一块儿创业,让张凯文背叛老东家,妄想让自己的公司上市,成为北京婚庆企业的龙头老大。
我想起了华尔街流行的一句话,一个人想要在证券市场获利,要么聪明,要么块,要么作弊。萧然这类人是我们这种生活在二三线城市里的人很少能见到的,因为他们的上位速度之快,以致于身上的磁铁根本不允许他吸收对他无用的人。哪怕一开始因可爱天真而成为朋友的黄依然,发现在她身上有利可图,也要处心积虑挖点“剩余”价值。
他对自己的女朋友没有情感,选择她无非是看重她的家世背景能让自己跨过普通人缓慢艰辛的打工生涯,实现财务自由一步到位。即便分手,他也只是一个拥抱略表遗憾。他一面对有钱有权的老一辈嗤之以鼻,一面又企图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钱对他来说不是最重要的,他奋斗的目的是有一天能和那些真正的有钱人平起平坐,赢得他们的尊重。
他没有朋友,也不需要朋友。他没有家,长期住酒店,也没什么生活情调可言。别人喝酒聊天都说废话,他每次和老同学喝酒,聊的都是他的“上市理想”“投机取巧”。无论是对老同学还是生意伙伴,无论清醒还是酒后,“功利”是他谈论的唯一主题。
除了经济,北上广的娱乐和文化也是国内最发达的地方。这部被每天早八点晚六点挤地铁的通勤族热追的《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不仅为我们让我们看到了残酷的职场,更揭示了在一线城市打拼的男人的生存状态:哪怕一个公司的副总,买不起房也得跟别人合租,遭人白眼。哪怕身为总监,在客户面前也得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北京虽然大,圈子却很小,不择手段的人往往会落下把柄,变成下一个上位者的垫脚石。为了抢占优先资源,得时时刻刻防着竞争对手,否则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将过去的一切努力化为乌有... ...可见,在北上广感受到的同侪压力和经济压力是其他城市的几何倍数。
每个去到北上广的人原本都只有简单的梦想,可长期处在高压环境下,人就异化得越来越不像自己,他们需要更多的情绪宣泄,这就能解释为什么剧中出现了这么多喝酒的场景。酒,能使人愉悦,适当喝酒能够放松心情,能解压;酒也能帮我们找到知己,就像剧中的一个情节,矫情、小资的东方柏要喝红酒,王茂和张凯文却要了一打江小白,不是一路人连酒都喝不到一块儿;酒也是社交润滑剂,有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也有说“酒后吐真言”,归根结底,喝酒最重要的还是说话,有了话才好建立感情。总之,酒是社交的硬通货,也是排遣孤独寂寞的有效利器,全世界莫不如是。
在北京的人大部分都不是北京人,我们称之为“北漂”。上班,他们一起奔赴职场;下班后,“无家可归”的人便聚集在了酒桌前,越是坚强的男人在酒后越是“柔软”,也许一句“我们最先衰老的从来不是容颜,而是一份不顾一切的闯劲”的语录就能勾起他们对往事的回忆,也许是那句“所谓成熟,就是明明该哭该闹,却不言不语地微笑”让他们安静了下来,停止抱怨办公室里的明争暗斗,也许氤氲的酒香让他们想起了逢年过节缺席陪伴父母的遗憾... ...
所有电视剧都爱拍“北上广”的故事,《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北上广依然相信相信爱情》,因为对很多人来说“北上广一切皆有可能”,只有在北上广打拼的人才知道,最有可能的不是梦想的实现,而是人被现实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