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陌
很久没有认真的读过一本推理小说除外的文学作品了。也该换换口味了~~
(突然很想写一篇读笔)
本周我读了著名日本导演兼编剧是枝裕和的《步履不停》。当然啦,我阅读的是纸质的书籍,其实,早在2008年电影就已经上映,目前也是豆瓣电影TOP250中的一支。而《步履不停》却是2017年出版的,导演亲自撰写的。
为什么选择阅读书籍而不是观看电影呢?
这纯属契机,自从看了是枝裕和的电影《小偷家族》后,我对是枝裕和的电影的第一印象就是“平凡”的手法、“平凡”的事件、“平凡”的人物,但是流露出的却是家庭、人间、人与人的温情,这种普通、平凡的温情切实的流进了我的心里,(触碰到底部的那种)。对于是枝裕和导演其实早有耳闻,但这却是是我看的第一部他的电影,不像日本风格的日本电影。所以,选择这本书就是冲着是枝裕和去的。电影较为连续性,而书籍读起来就不需要那么麻烦。
废话太多了,进入主题吧。《步履不停》讲述了身为自由画家的“我”横山良多当年带着新婚妻子和妻子之子,一同回到乡下家里去祭拜亡兄的故事,交叠这写作之时父母均已逝世的点滴感触,那平淡琐碎的“寻常一日”慢慢融化在一个个无声的叹息之中:当时纠结的是否真的重要,但是较劲的又有何必要?在意过的某句话、某个眼神还记得那样清楚,可时间却带着当事人一刻不停的倏地一下飞走了——想一想,真令人黯然、沉默又有点想笑。
你可能会感到迷惑,我这上面写的是什么。其实,书籍的写作手法倒是有点像我们跳脱联想的大脑,也许看到某个和记忆中相似的场景时,我们就会自动联想到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件。叙事手法倒是有点像插叙。
书中有一幕描写大概是这样的,当时有一户人家拥有一大片玉米田,而夏日里,“我”的家人又很喜欢吃玉米炸天妇罗,母亲就去那户人家的田里偷了几根玉米回来,就在即将炸天妇罗的时候,那户人家突然造访家中,说是家中今年玉米产量过剩,送几根给周围邻居,母亲有点不知所措,场面一度尴尬,这时大哥纯平(我的大哥,因为救一名溺水的孩童而身亡)说了句“早知道我们就不去市场买玉米了”,就这样化解了尴尬。每年大哥的忌日,大家聚到一起的时候,母亲总会说起这件事,但其实只有“我”自己的心里清楚,当时那句话其实是我说的,而不是大哥。
直至后来,“我”和爸爸说起这件事,解释说那句话其实是我说的的时候,父亲却说“这种事情还有那么重要了吗?”
果然,步履不停,经过多年后在询问当事人那些在我们内心躺了如此之久的一件事后,得到的回答可能就是“有吗?还有过这等事情”“这种事还有呢么重要吗?”无奈却又可笑。
在不必要的时候不要去斤斤计较某件事,不要深刻的停留在那时的感受,就让时间带走一切悲伤。当然啦,也希望父母能尽可能的准确记忆孩子小时候发生的事情。这可能就是我从这件事中得到的启发吧。
很有可能我真的没读懂,但我觉得这样挺好的。
导演是枝裕和是在用一个家庭的故事在讲述人生,父母、自己、和自己的孩子,三者之间就是一种交替、一种轮流,不论是谁其实都一样,欢快、悲伤、漠然.......各种心情的生活,充满奇特想法的我们的大脑,互相之间的无法理解,这都是多么正常,而将他放大后放到自己面前观看时,又是另一番景象。
悲情的事书中很多,大多是与死亡有关的。大哥的死、父亲的死、接着是母亲的死,一家人一起去大哥的墓前扫墓时,母亲悲情、难过的神情,难过的话语,毕竟,白发人送黑发人是多么令人伤感的事。
文中有一段是描述蝴蝶的“听说啊,只要纹白蝶活过了冬天,第二年就能变成黄色的蝴蝶飞回来.......”母亲在大哥和父亲过世后,看到两次蝴蝶跟着她的景象,母亲认为那就是大哥和父亲的化身。幻想和希望有时候往往很让人心痛。日本文学和影视作品好像也很喜欢应用蝴蝶这个元素。
我眼前被一片白色覆盖,忍不住闭上了眼。水槽中的纹白蝶似乎在等待这阵风似的,一起飞了起来。那时,我甚至感觉听到了蝴蝶挥动翅膀的声音。那声音大得就像是成群的鸟在一齐扇动翅膀。蝴蝶在一瞬间全部没了踪影,只留下满满一水槽它们脱下的壳。看着那画面,我突然开始作呕。我赶紧抱着水槽跑到后院,打开水管的水,将他们脱下的壳全部冲刷掉。当时我并不知道是怎样的冲动驱使我这么做,但我现在很清楚的知道,我感觉到的是死亡。震慑我的不是蝴蝶的诞生,而是蛹的死亡。我因为被一群死亡包围而感到恐惧。
《步履不停》内容
这段文字是在讲述“我”小时候在后院水槽中养了一百多只纹白蝶幼虫,而后幼虫成长为成虫后的一番景象。
转折来得有点突然,我无法想象这段文字竟然也是描述死亡的。我猜被死亡包围的恐惧感应该相当强烈吧!我们还无法那么深切的感受到大概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直面死亡过吧。
曾经读到过一篇文章,说父母是横在我们和死亡中间的,也就是说,当父母不在的时候,我们会更深切的感受到死亡,当我们自己直面死神的时候,不知道那将会是怎样一种心境呢?
抛开这些沉重的话题,书中其实还是有很多有趣的内容,作为医生的父亲和全职母亲拌嘴的情景、妈妈在商场外的摊位上给“我”买了一套毛巾质地的水蓝色的睡衣,还逼迫“我”要穿上,这让我感觉自己像个没画好的哆啦A梦,哈哈哈哈。情景甚是搞笑呢。
人生,总是那么一点来不及。那就是我失去父亲还有母亲之后,我最真实的感受。
人生路上,步履不停,总有那么一点来不及。欢笑背后隐隐的哀伤,小心翼翼的对话又忍不住的争执中,不经意触动的回忆以及深藏在彼此心中不曾说出的秘密......
笑中带泪,内心澎湃.......
不得不称赞是枝裕和导演,精准却不煽情的捕捉到家人们彼此间最可贵的情感,缓缓道出对于亲人说不出口的话,或是来不及说出的话。每一句、每一句,都透露着遗憾,却也同时找到了出口。感同身受的感觉真是令人震撼!!
最后放一张本书结尾的图吧。
“然后想起母亲,可能会哭,也可能会笑吧。”
(完)
个人公众号:陌小记
可查看更多
多谢喜欢!!
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