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文章是技巧方法篇:《同情和共情,一字之差,决定了爱孩子的深度》请先前往大J育儿说小程序首页,点击进入成长陪伴营学习本篇文章。阅读完文章后,我们一起来思考、记录下以下的问题:
1)自己小时候父母哪些时刻对你操作过“同情”?你是什么感受?
答:小时候孩子多父母忙于生计,基本是由姐姐看大的,没什么特别深的印象。
2) 过去当孩子沮丧、难过时,你是怎么做的?有哪些可以改善的地方?
答:我一般会说“妈妈知道你很难过,因为你没有搭好积木,但是你现在还小,暂时做不好,可以多试几次,慢慢的就会好的”。
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轻描淡写的说出来,还孩子体会不到妈妈的真正认同。
可以先静静的陪着她,等情绪平静了,让她自己说出来,然后再顺势引导;或者跟她说一些妈妈难过、沮丧的一些事情,并告诉她妈妈是怎么走出来的,做到真正的共情。
3)过去让你把同情当做共情用的原因有哪些?以后可以怎么避免?
答:一般情况下面对孩子的负面情绪,我都是让她完全发泄出来的,很少去赌。但是要说没有用同情,肯定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一方面有时候没有刻意的去深思,有些话自己说出来却不自知。
以后带着一份觉察,刻意的去练习;或者换位思考,做的真正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