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他们的道路崎岖难行,路上险阻甚多。他们经常是以有重大缺陷的器官作为起始点的。几乎在所有杰出者的身上,我们都能看到某种器官上的缺陷,因此,我们能得到一种印象,认为他们在生命开始时便命运多舛,可是他们却挣扎着克服了种种困难。我们尤其能注意到他们很早就把自己的兴趣固定在某个领域,他们磨炼着他们的理性,从而使自己能够接触并了解世界上的各种问题。从这种训练,我们可以断言,他们的成就和他们的天才是他们自己创造出来的,而不是遗传或上苍的赐予。他们努力奋斗,使得后世能分享其余荫。
2.有些人不管选择了哪一种职业都不会感到满意。他们想要的不是一个职业,而是保证其优越地位的方法。他们不希望应付任何的生活问题,因为他们觉得生活根本就不应该向他们提出问题。这些人是被宠坏的孩子,他们只盼望能获得别人的帮助。
3.束缚人类的三条系带构成了人类的三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职业问题,第二个是与他人相处及合作问题,第三个是两性关系问题。人类生活中的三个问题是永远分不开的,它们彼此互相交缠着,解决了一个问题必定有助于另一个问题的解决。因此,我们可以说,它们其实是同一种情境、同一种问题的各个不同层面,这个问题就是:人类必须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保存生命、拓展生命。
4.他们没有和别人合作的经验,他们也不知道合作可以使他们受人喜欢,赢取别人的情感,并解决自己的问题。从来没有人教过被宠坏的孩子要凭自己的力量来获取东西,他们以为只要自己开口要求,这个世界就会迎合他的需要。假如别人不能听凭他予取予求,他就觉得别人待他不公,从而拒绝合作。他们未曾受过合作的训练,他们没有合作的能力,每当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他们都不知道该如何是好。因此,我们知道我们该做的事就是教给他们合作之道。
5.我们了解到和他辩论为什么总是一无所获。他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他为自己的论点已经准备了一个世纪。除非我们能发现他这种态度是如何出现的,否则我们无法期待能使他改变。
6.教孩子合作就像教他们地理课一样,因为它是一种真理,真理必然是可以传授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假如他没有充分准备就去参加地理科目的考试,他必然会遭到失败。同样的,不管是成人还是儿童,假如没有充分准备,就到一个需要合作的情境去接受考验,那么他也会一败涂地。
7.当我主张要合作并培养对别人的兴趣时,总会听到这一类的说法:“可是别人对我并没有兴趣呀!”我的回答是:“反正一定要有人先开头的。如果别人不肯合作,那并不是你的事。我的看法是由你自己先开头,不必管别人合作不合作!
8.没有人曾经为我悲哀过,我为什么要对他们的不幸感到悲哀呢?
9.他会拼命搜寻这一类证据,对另一方面的证据则视而不见。他只对他自身和自己的观点感兴趣,他有他自己观看和倾听的方式,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对和他自己生活解释不一致的事物,一概不予注意。
10.他之所以懦弱,是因为他缺乏成为有用之才的能力,生活的问题都是需要和人合作才能解决的,可是他对合作之道却一窍不通。
11.该对我误入歧途负责的,是压抑。我强迫着要压抑下自己的希望,结果变成了罪犯。
12.如果他们的习惯不能实现吸引别人注意力的目的,他们就会将之放弃。
13.公考的本质就是筛选情绪稳定的人。情绪跌宕起伏非常影响学习状态,往往一焦虑一低落就会学不进去,学不进去的时候就更焦虑更低落,进而陷入死循环。
14.懒惰的孩子从未尝过被击败的滋味,因为他从没有面临真正的考验。他对眼前的问题总是尽量逃避,也不肯轻易和人一较短长。别人多少都会以为,假如他不是这么懒的话,他一定能克服他面临的困难。他自己也在这种想法里找到了庇护所。“只要我肯做,哪件事我做不了?”当他失败时,他也会以此自我解嘲,并保持他的自尊。他会对自己说:“我只是懒,不是无能。”
15.在每种不平凡的能力后面,并不是异乎寻常的遗传,而是长期的兴趣和训练。
16.公立学校都是遵照政府的政策设立的,政府的目的是培养出顺从的大众,训练他们维护上层社会的利益,并能够随时当兵作战。对平民阶级的教育就是要让他们服从,并强迫他们从事适合于其地位的工作。
17.无法自立,丧失了凭自己的力量获取成功的勇气。总是野心勃勃的,但是大多数富有野心的都是懒惰的。懒惰是野心再加上勇气丧失所得出的结果,野心高得使人看不出有实现的希望时,自然会令人心灰意冷。
18.除了对方希望知道而且在其发展阶段也能了解的事物外,就不必一厢情愿地告诉他太多的知识,这样子并不见得比以往隐瞒他或绝口不谈与性有关的事物的态度更高明。最好是先了解他希望知道什么,并只回答他正在思考的问题,而不要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强迫他接受我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知道的事情。
19.在这些争执中,最软弱的方法才是最有效的。假如我们都能体会到合作和爱情是绝对无法用武力获得的,那么在这个世界上,一定可以避免没有必要的紧张和没有用处的努力。
20.没有人会居于臣属的地位而感到满足。
21.一个人如果是合作的,他必定也是勇敢、乐观的。
22.一个人如果无法与人交往,很可能是因为她希望驾驭别人,事实上,她只对自己有兴趣,她的目标在于表现她个人的优越感。
23.很少有人没有做过由高处摔下的梦。这是非常值得注意的。它表示这个人的心灵保守并担心遭受失败,而不是全心全力要克服困难。
24.人们经常相信左右是互相对立的,男女、冷热、光暗、强弱也是互相对立的。但是,从科学的立场看来,它们不是互相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件东西的变异。它们是依照某种理想的假定排列而成的量表上的不同程度。同样的,好和坏、常态和变态也都不是对立的事物,而是同一事物的变异。
25.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26.假如下雨了,你该怎么办?你只能打把雨伞或坐出租车,想要和雨反抗或压过它都是没有用的。竭尽所能去反抗雨一样,你的胜利伤害最深的却是你自己。
27.主动,在奋斗中充满勇气,改进自己的处境,并一直寻找着更好的生活方式。
28.口吃的孩子通常是因为别人过分注意他说的话。他承受不了压力,和别人无法自然地交谈,因而他会过分关心自己,并更加企图别人了解自己。
29.了解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们必须全神贯注,找出其人格的整体。我们必须心存怀疑,直至其关键要点已经昭然若揭。我们必须从细微小节中搜集灵感——例如从一个人进入房间的方式,他祝贺我们时握手的方式,他微笑的样子,他走路的姿态等等。在某一点上,我们也许会陷入迷魂阵,但是其他部分必定会马上纠正我们,或肯定我们。只有我们真正对别人有兴趣,我们才能获得成功。
30.人类对价值和成功的所有判断,最后总是以合作为基础的,这是作为人类最伟大的共同之处。
31.我们需要让他们改进的,是他们的具体目标。目标一改变,心灵的习惯和态度也会随之改变。他不必再用他旧有的习惯和态度,适合于他的新目标的态度会取代它们的地位。
32.发狂的人经常不加掩饰地表现出他们的优越感目标,他们会宣称:“我是拿破仑”,或“我是中国的皇帝”。他们希望能成为整个世界注意的中心,成为四面八方景仰膜拜的对象,成为掌握有超自然力量的主宰,并且能预言未来,能用无线电和整个世界联络并聆听他人所有的对话。
33.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极具弹性的,事实上,一个人愈健康、愈接近正常,当他的努力在某一特殊方向受到阻挠时,他愈能另外找寻新的门路。只有神经病患者才会认为他的目标的具体表现是:“我必须如此,否则我便无路可走了。”
34.对每一个人,我们都必须看他表面下隐藏的本质。它的内涵不会在一种表现中表露净尽,但是我们能从它的各种表现中认出它的庐山真面目。
35.由于害怕自己行为不当而造成犹疑不决的生活样式,如果我们问:“为什么这么害怕行为不当呢?”对这问题的唯一答案是:“因为这些人把他们自己的成功目标定得太高了!”
36.一个人如果不敢在外界随心所欲地应付其爱情问题,他便无法成功地解决这个问题。由于他的不安全感,他从未把他的兴趣扩展至他最熟悉的少数几个人之外。他怕跟别人相处,因为他担心这时不能再依照他习惯的方式来控制局势。
37.一个喜好夸口的孩子,在初见之下,即会表现出其优越情结,可是如果我们观察他的行为而不管他的话语,那么我们很快便能发现他所不承认的自卑情结。
38.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我们都发现我们自己所处的地位是我们希望加以改进的。如果我们一直保持着我们的勇气,我们便能以直接、实际而完美的唯一方法——改进环境——来使我们脱离这种感觉。没有人能长期地忍受自卑之感,它一定会使他采取某种行动来解除自己的紧张状态。即便一个人已经气馁了,即便他不再认为脚踏实地的努力能够改进他的处境,他仍然无法忍受他的自卑感,他仍然会努力设法要摆脱它们,只是他所采用的方法却不能对他有所助益。他的目标仍然是“凌驾于困难之上”,可是他却不再设法克服障碍,反倒用一种优越感来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同时,他的自卑感会愈积愈多,因为造成自卑的情境仍然一成未变,问题也依旧存在。他所采取的每一步都会逐渐将他导入自欺之中,而他的各种问题也会以日渐增大的压力逼迫着他。
39.悲喜自渡,他人易误难悟。
40.在所有的失败者之间,最常见的共同点是其合作能力非常之低。如果我们看到某种情绪很明显地引起了困难,而且违反了个人的利益,只想改变这种情绪是完全没有用的。它是个人生活方式的正当表现,只有改变其生活方式,才能将之斩草除根。
41.只有在他们眼前有一个可供追逐的目标,而这个目标的达成又比挡在前面的障碍对他们更为重要,他们才会继续勇敢前进。这是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指向何处的问题。如果他们努力争取某种身外之物,他们自然会训练自己,使自己具有获得它们的能力。困难只是在通向成功之路上必须克服的关卡。反过来说,假如他们的想法只是担心他们不如别人,而没有其他目标,那么他们就不会真正有所进步。一只笨拙的右手是无法靠凭空妄想而变得灵巧的,它们只有通过练习才会变得较为灵巧。而达到此种成就的诱因,也必须比长期存在的笨拙所造成的气馁,更深刻地被人感觉到。如果一个孩子想要集中全力来克服他的困难,在他身外必须有一个他要全力以赴的目标,这个目标是以他对现实的兴趣对别人的兴趣以及对合作的兴趣为基础的。
42.不能配合环境而且也无法满足环境要求的肉体,通常都会被心灵当作是一种负担。因此,身体器官有缺陷的儿童在心灵的发展上比其他人遭遇了更多的阻碍,他们的心灵也较难影响、指使并命令他们的肉体趋向优越的地位。他们需要用较多的心力并且必须比别人更集中心意,才能达成相同的目标。所以,他们的心灵会变得负荷过重,而他们也会变得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儿童老是受到器官缺陷和行动困难的困扰,他们便没有多余的注意力去留心外界的事物。他根本找不到对别人发生兴趣的闲情逸致,结果他的社会感觉和合作能力便比其他人差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