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给我买,我就要。”
“这次妈妈不能同意。家里的洋娃娃有三四个,妈妈很少看你玩。”
“我就要,你不给我买,我就哭。”
“哭没有用,妈妈不同意。你什么时候用过包包?买了就又放在一边。”
“我就要,这次我会背的。”
“这个要150多元钱,你知道150元是是多少吗?你都可以买9个汉堡包了。”
“我就是要。”
不管我怎么说,反正女儿的回复就是这个一定要。
随之而来的是开始哇哇大哭,鼻涕眼泪一起来。哭声立马引起别人的侧目,当时我也顾不上这些。只是希望自己能说动女儿,至少能让她先别闹腾。
周边人来人往,不想强制抱着女儿离开,因为她还骑着个平衡车。可当时,我真是想不到什么其他的办法。当时心里的无奈和怒气一点点积攒了起来。感觉自己束手无策,气得我扭头往侧道离开。女儿只是更大声地哭了起来,旁边的伙伴立马围了过来。走开2分钟,我又情绪好一点,立马回来了。摊点的伙伴于是也就离开了,有小伙伴还好奇为啥哭闹,我则是简单回答是因为买东西。
女儿的眼睛都开始红了,我则蹲下来替她擦眼泪。
“你真的很像要那个零钱包?那要不我们回去拿你的零花钱去买。”
女儿摇了摇头,又不愿用自己的零花钱。
“那我出1元,其他的你出。”
“妈妈不想买。这个后续要清洗,妈妈怕麻烦。”
“我自己会洗。”
“可是家里的玩具都乱堆,妈妈看到这么多都心烦,现在还要买,妈妈一想就头疼。”
“那我自己整理,整理后你就给我买。”
“那好吧,你把玩具都整理好了,妈妈就给你买。以后玩具也不能乱放。”
“嗯。”
女儿可能心里还是觉得失望,没走几步就哭一下。
快到小区门口,可能又反悔。想让我买好后再回家整理,我坚决不同意。
此时的我,反正也不生气,原则是整理完,再去买。女儿看我很坚决,终于还是跟着我来了。
进大门的时候,门卫阿姨问女儿怎么了。带着泪珠的小家伙还没听清,我赶紧向阿姨做了嘘的动作,担心一问她又要伤心了。
犹犹豫豫,我们两终于赶在吃晚饭前到家了。外公外婆自然帮着哄,我当时就是想,女儿如果整理完成,我就给她买,或者在网上下个单。
那个金口包配件其实很少,就是头部是毛线钩针的,其他部分都是闪闪布片,这样的线包要150元。对不起,我真的接受不了。一来,女儿从来都不背包;二来,家里洋娃娃基本都是搁置在抽屉角落,从来不玩;三来勾线的作品容易脏,清洗不容易。
可能是童年时候物质确实缺乏,也或者其实现在经济也不是特别宽裕,觉得150元买一个这样的包,不值得,也舍不得。
到家之后,女儿挂着泪水,在外婆的帮助下吃完了饭。随后,真的一个人认真地去整理玩具了。整理完外公房间的玩具,小家伙就开心地来找妈妈,说整理好了。我就平静地带她到客厅的一角,示意她这些也是玩具。女儿就又开始整理,可能她以为整理就是把它们放在原地放整齐。之前整理的时候确实没有成功引起她注意,没有帮助过整理,现在突然想要整理好,其实也是不知所措的。看得出女儿很努力,出乎意料地专注,以往整理一会就不知道玩啥去了。这次指的5处地方,都被她专心地整理好了。
整理完成之后,外公提议去买个大西瓜,女儿立马被大西瓜吸引。外公买瓜的时间,女儿和我一起唱歌,唱着唱着,又喜欢去玩悟空识字。
等她玩好,她想起来了,若有所思地说“妈妈,我们忘了买那个娃娃包,怎么办?“妈妈待会给你在网上买一个好吗?”“那会不会有点晚?”“一两天就会到,很快的。”
听我这么一说,女儿开始释然了。
没想到事情就这样告一段落了。下完单,我心里也放松了一点。网上需要80元,摊点的作用要150元,逛实体店还真不好逛。
回过头来想想,自己当时有点大意了。其实在外出逛摊点之前,就要先和女儿约定好,今天能不能买玩具,买玩具的标准是什么。
以往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因为我们一般都约定在圣诞节和生日的时候买玩具。或者是外出逛街的时候,约定买1个或2个玩具,但单价不能超过20元什么的。有了约定之后,只需要稍加提醒,女儿就会遵守约定。
回想整个过程,当时太想着说服女儿放弃买那样玩具,当时满脑子就是想着,一定要坚持自己的主见。可是之前自己是什么态度呢,往往都是女儿要什么,就直接买买买。特别是去部分用餐卡消费的超市,女儿买多少都是随她意愿的。
还有个原因,那就是平时自己往往都很容易妥协,即使有时候说拒绝,但在女儿一哭之下,我就会改变主意。加上外公外婆总要求女儿别哭,女儿现在似乎习惯了用哭来要挟实现自己的愿望。
孩子的表现真的就是家人合力形成的,没有坏孩子,只有不知道规则和界限的孩子。而这个规则和界限都是父母在平时灌输的。
平时觉得自己是那种懂女儿的妈妈,可没想到,真的遇到大状况时,自己的表现确实有点糟。想法和践行,真的差别很大。
只有在带娃的过程中,才能练就好妈妈,继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