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微梦小院,点个“关注”,与你分享情感成长,一起拥抱温暖!
文/北望 | 图/《孤独又灿烂的神-鬼怪》
“你是个女孩,不要整天像男孩子一样到外面蹿。” “你看看王大爷家的翠花,那才是女孩子该有的样子。” “你看见那个嘴碎的刘大妈也应该要打声招呼啊。” “你看看老张的孩子,什么都好,读书第一名,你怎么不跟人家一样!” “你真没用,看张婶家那几岁的小孩都比你听话懂事。” “你不要总是傻愣愣的,要多开口喊人,嘴要甜,这样人家才会喜欢你。” “翠花都抱俩娃了,你看看你,二十好几了还像个白痴一样。” “你看你,都那么大了,打扮成什么样,别人女孩都穿裙子,就你穿得像个老头,真不知你怎么想。”
如果你某天静下来想想,可能上面某些话有人也曾跟你说过。好像我们从出生来到这个世界,就少不了会有很多人告诉你不少“为你好的建议”——你应该做什么、怎么做才会被喜欢。
他们的重点就是:“只有讨好别人,才会被喜欢哦!”
很少会听到有人跟你说:“你应该做的,就是做你自己,不必考虑别人喜不喜欢你。”
这就好像现实生活中,多数人会问你:“有没有考第一名或者赚没赚大钱”,却少有人会问你:“你在外读书或上班时开不开心?”
渐渐地,我们也会潜移默化地忽略了自己,并试图按他们说的去做。
只是,很多时候,即便你按着他们说的去做了,也不见得你就真的会被喜欢,有时候反而会让他们得寸进尺提出更多的要求。
所以,你应该做的,就是做你自己,不必考虑别人喜不喜欢你,自己喜欢自己并且开心才重要。
01.卑微讨好只会心累
“跟你说啊,你要像小王那样,逢人就热情似火。见到张大姐了大声问好,碰到孙大妈了就灿烂地笑,这样就讨喜了。”
不知道慢热与安静的性格是不是本生就是一种原罪,以至于出现了有人教我要跟所有“认识”的人好好打招呼的现象。
哪怕对方对你没那么好,背地里一直嘴碎,你见着她了,还是得献上笑脸,并且假装真诚。
然而,我不是演员,总演不好他们眼中的戏码。
这些是关系稍微远点的同乡人,因而不妥协的话,大家也就这样算了。更可笑的是,对内很多时候我都选择了妥协。
那是一个傍晚,我忙着收衣架上的衣服。这时王婶出来看见了,便悄悄说:“你啊,要多积极主动一些,嘴甜一点,多说点好听的话哄哄你大爷。手脚也勤快些,看见哪里脏了就马上拿扫把,有换洗衣服了就赶紧洗好晾起来,知道吗?”
那时我还小,有些懵地看着她神秘兮兮的模样,问:“为什么?”
“哎,这样你大爷才会喜欢你啊。”王婶说得理直气壮。
年幼时,自我意识很薄弱。既然王婶都给了我“讨喜秘诀”,那还是可以去试一试的。
这天,我一进门看见了大爷,马上提高嗓门喊了句“大爷好”,回应我的依旧是稍显冷漠的一声“嗯”。
“招呼积极打完了,接下来就是要勤劳。”我时刻牢记着王婶教的。
于是,每天起床洗漱完就马上拿起扫把打扫院子;晚上等大家都洗完澡了,就接着赶紧把衣服洗好。除此之外,大爷一有什么事,我都凑上前积极地问:“需要帮忙吗?”
结果,你猜怎么着?
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几天实践下来,大爷对我依旧冷冰冰。而我因为违心做着我不擅长且不喜欢的事,觉得好累。
你看啊,其实不喜欢你的人,你再怎么做,她都不喜欢你。你的积极主动靠近,人家还是会下意识挪脚往后退。
喜欢跟不喜欢一样,都是没道理的。
02.长大继续自虐
然而,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有些人偏偏就执着于没道理的事。
“嘿,你帮我把这文件赶出来可以吗?”
“那个,因为活太多,这几天你可以留下来加班吗?”
“我有事,今天的活动你替我去一下吧。”
当你一直生活在有人叫你应该怎么做的环境久了之后,便会形成一种习惯——下意识讨好。
“王婶说过大家都比较喜欢勤劳且愿意帮助别人的人。”这样的理解使得长大后,我依旧难以拒绝各类人提出的要求。
严重的时候,可能还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别人说:“不好意思啊,我不喜欢你,但你可以请我喝杯奶茶吗?”
“啊,没事没事,是我的问题,没能活成你喜欢的样子。可以啊,请你喝两杯吧。”我说。
或许你会有点不可思议,但我觉得这样的人,应该不少。
因为想着不拒绝,大家就会更喜欢自己一些。实际上,并没有。
不是真心喜欢你的人,你做再多都是一厢情愿,而一厢情愿只是自虐,并无其他。所以,“不要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因为会为难你的人也不是什么好人。”
既然不是什么好人,就更不需要这种人的喜欢。
03.最该讨好的是自己
随着生活的历练,你会慢慢察觉到自我意识在苏醒。它会告诉你,你一直以来都陷入了“要做些讨谁欢喜的事才对”的变态误区里。
于是,逐渐有了疑惑:为什么要去做某件可以讨某人喜欢自己却不开心的事呢?为什么要让别人喜欢自己才行呢?
冷静想想,答案不一定只能是肯定的啊!
别人喜欢你能怎样?不喜欢你又怎样?你该过自己的生活还是照样过,你想怎么做、做什么,还是按照你自己想的做。似乎,并没有多大影响耶!
再说,人跟人之间的缘分都是注定的。喜欢你的人,你放个屁都说是香的;不喜欢你的人,你喝口水她都嫌弃你浪费资源。
这点,鲁迅先生就说得很好:“他若喜欢你,你脾气再大都叫个性;他若不喜欢你,就算你温顺得像只猫,他都嫌你掉毛。”
看啊,别人喜不喜欢你,其实都跟你没关系。
《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也有提到关于课题分离的内容,其说的就是做人不要搞混了课题的归属性。比如喜欢或不喜欢是别人的课题,不是自己的课题。而做自己喜欢的事,让自己开心,就是自己的课题。
如果没有厘清课题,你就会因为别人的喜欢或不喜欢感到情绪起伏,徒增心事罢了。
实际上,稍微进一步想一下,你会发现真的不必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因为很多时候在意了的结果就只是自己很烦恼、很纠结。
所以,“喂,别人喜不喜欢你,都没关系!”这句话说给你也说给我自己。
但倘若你就是要强调你喜欢我,那就谢谢你;如果不喜欢,那又怎么样呢?我生来又不是为了讨你喜欢,只是为了成为自己。
“你就做你自己,会有人来爱你,爱那个只是你的你。”
(假装是个彩蛋):噢,开头那些话,我从小听到大。但没关系,我会继续修行——不管,老子最好!
▲话题:你还在自虐吗?欢迎留言唠一下~
作者|北望
图片|网络,侵删
▼往期文章▼
作者介绍:
北望,一个“想当大哥的女人后来想直接当大哥”的老年少女,专注内在自我成长,收集与分享各种情感,欢迎一起拥抱温暖。
这里是微梦小院,收集人间各种情绪包,有泪水有欢笑,有吐槽有思考,给平淡生活加料!欢迎与我一起遇见温暖,学会温柔~
动动小手指给个点赞+关注,祝你早日实现暴富!感谢您~
噢,对了,【微梦小院】全网同名,欢迎你来找我谈心情、聊心事、穷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