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此刻,娱乐圈炸开了锅。
最近,娱乐圈可谓“洪湖水,浪打浪”。一浪比一浪高。陈赫—马蓉—刘恺威—林丹。剧情神同步:出轨。
这不,刘恺威事件余温未了,新一轮的热议又如火如荼地上演。且不去论述事件背后的青红皂白。微博上的热搜,却着实引领了大众的脚步,同时也衍生出了一个特殊群体——“键盘侠”,“吃瓜群众”。
** 2 **
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在网络如此发达的眼下,“键盘侠” “吃瓜群众” 不过是应运而生。
然而,这个顺应潮流的群体似乎总是被扣上贬义的色彩。
一言不合就:
“瞎凑什么热闹,一群吃瓜群众。” “林丹出轨,你们吃瓜群众激动什么?人家老婆都没出声呢?” “那些键盘侠,求你们手下留情吧。放过我的偶像,他们也是人,请给他们留下一点空间!”……
每一次爆炸性新闻背后,都离不开这个“吃瓜群众”这个强大的群体。
娱乐圈,娱乐的是大众,圈住的是也是大众。然而,吃瓜群众不也是大众的组成部分吗?没有大众,明星纵有再多不朽著作,娱乐给谁看?
娱乐圈风平浪静,各种光鲜靓丽时。那些好评的,点赞的,欣赏的大众不叫“吃瓜群众”,而叫粉丝。
李宇春的粉丝叫“玉米”,李易峰的粉丝叫蜜蜂,郭德纲的粉丝叫“钢丝”,马天宇的粉丝叫“羽毛”,谢娜粉丝叫“娜米”……
然而,当娱乐圈出现爆炸性新闻特别是像明星出轨这类违背伦理道德的事件遭到爆料时,大众就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针对事件的本身发表评论时,总有人莫名地“躺中”,成为嗤之以鼻的“吃瓜群众。”
诚然,五个手指有长短。每个群体里面因为生活环境、学历、阅历的差异必然都会出现良莠不齐。吃瓜群众里面出现利用明星事件炒作的人也就见怪不怪。毕竟“树大有枯枝,人多有白痴”呀!
** 3 **
古人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在短短不到的半个小时内,就林丹出轨事件的评论迅速涨了数万。而此刻,这个事件依然在持续发酵。其影响力和刚过去的“双十一”秒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影响力。
吃瓜群众的影响力、能量超乎你想象。评论下方有扼腕叹息的,有破口大骂的,有无言以对的,也仍然有坚守信念力挺的…
可是,凑热闹的吃瓜群众都错了吗?
** 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看到小偷扒窃,你不言我不语;
看到以强凌弱,置若罔闻;
看到不公平,不公正,“ 事不关已,己不劳心”…
** 可是沉默的不作为就等于放纵。适当的发声让我们可以看到正直的力量。**
** 4 **
回到围观明星婚变的问题上,吃瓜群众消遣的仅仅是看他人的笑话吗?
否之。
“ 打是疼,骂是爱”。对事件的关注参与,我们同样排除不了有好事者,除去这部分人,还有大部分的人的声音是符合人性,符合常理,符合主流趋势的。
林丹出轨之错,已是不争的事实。评论里看到更多为谢杏芳的痛心:一个女人,为了一个男人,放弃自己的事业。洗手做羹汤,忍受剧痛,为他生娃,持家,离开自己的家,融入他的家庭。
爱情一定来过,承诺仿佛还历历在目,可是当丑闻出现,一切似乎只是时过境迁。爱,就要一如既往爱。不爱,告知,不伤害。
那些鸣不平的人哪里是在消遣他人的不快,分明就是感同身受。他们希望看到自己的偶像,作为公众人物,能真正能成为社会的一股清流。
**
公众人物,要经得起赞美;更要经受得住考验,抵得住诱惑。因为他们的背后,除了他们本人自己,更是大众的期许 **
** 5 **
回到围观的吃瓜群众,我们如何优雅地做吃瓜群众?
** 1 不害已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很多人一看到明星偶像幸福的模样,就无比憧憬。一遇到明星丑闻,悲观绝望。顿时感觉世间无爱。
这样代入感太强,大悲大喜,情绪大起大落,何来优雅,伤心伤神。
喜欢喜欢就好。他好,不一定你就好。他差,你未必差。生活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 2 不害人**
好奇不仅杀死猫,还会伤人!
除去丑闻事件本身,吃瓜就吃瓜。真的不必要去牵扯更多无辜的人。
围观可以,评论也可以。可是更有甚者,除了互撕,恨不得把所有相关人的前世、祖宗十八代掘地三尺。无限地放大事件。
** 3 吃完瓜,继续赶路**
别人的事故,还是别人的故事终究是别人的。但是感悟却是自己的,看完别人的故事,更要好好经营自己的故事。
不用吃一堑,才能长一智。透过别人的事故,吃瓜群众吃完瓜,更应好好反思。从中我们收获了什么?
流言蜚语终归会成为过去,再热的热点也终究尘封。可是吃瓜背后get的技能却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生活去走什么样的路。
我是萧筱筱,我不吃瓜,我吃菜。你的喜欢和赞赏就是我的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