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心理学家古塔普曾对50对夫妻进行了为期5年的追踪研究,发现因外貌、激情而结合的夫妻,随着时间的流逝,情感一般也会跟着流逝;因心灵的吸引、兴趣爱好相似而结合的夫妻,早期时情感可能并不深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的情谊会越来越深厚。古塔普用这项研究证明了“只有源自于心灵的吸引才会长久”的观点。
于是我又想起了杨绛先生说的那句话:钟书说他没有大的志气,只想贡献一生,做做学问,这点和我志趣相同。
钱钟书说杨绛身上集了情人、伴侣、朋友以及到后来的慈母于一身的身份,他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所以世界上有一种爱情叫做“你叫杨绛,我叫钱钟书”。
作家黎戈曾经这样评价杨绛:“杨绛让我看到了‘过去的品质’,这是一种哑光却不暗哑,低调却不哽咽,醇香却不刺鼻的品质,它像北极光:明亮、坚韧、耐寒,在人格的高纬度闪闪发光。”
在杨绛六岁那年,进辟才胡同女师大附属小学读书。她中午不回家,在学校包饭。一天,小学生们正在用午餐,适逢一批客人进来参观,主陪的不是别个,正是杨绛的三姑母杨荫榆,她当时担任女高师的“学监”。
贵客驾临,饭厅一片肃然,小学生们埋头吃饭,鸦雀无声。杨绛背对着门,没有看清形势,她吃得吧嗒吧嗒,面前掉了不少饭粒。三姑母见状,疾步走到她的跟前,附耳说了一句悄悄话,杨绛省悟,赶紧把饭粒捡起放进嘴里。旁边的小朋友看了,也照她的样子办。
如果要追溯杨绛先生的一生,我想这里面有太多让我值得学习的地方。
是的,杨绛先生是值得拥有钱钟书的爱护的,正如杨绛先生说过的那句话:一个人经过不同程度的锻炼,就获得不同程度的修养、不同程度的效益。而我也欣赏这样的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