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个12岁孩子的母亲,家在长沙,我为了孩子的成长也算是绞尽脑汁。3年前,好友给我发了一条太极国学游学的链接。就是这条链接开启了我的儿子随后的3年异地游学之旅——湖北武当山成了每年假期游学的必去之地。
我孩子成绩还算可以,但我们总觉得他的成长似乎少了什么。学校的教育,课后的培训,他日复一日的在应试教育里摸爬滚打。我们作为父母,既心疼,又无可奈何,也不甘心——总希望除了应试教育外,我们还能尽可能的多让他有其他的一些体验。可是究竟让他体验什么呢。市面上繁杂的各种夏令营让我们挑花了眼,也总觉得不是最终我们想要给孩子的体验课程。直到我那天看到好友发得链接,我一下就被吸引了——武当圣地的底蕴,太极的博大,石头老师实诚高大的形象,让我下定决心,参加这个课程让孩子独自去游学。我希望孩子可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离开爸妈,离开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去体验生活。
我们家长详细全面了解了安全问题,行程细节,老师个人信息后,正式报名。我家孩子坐上了长沙去十堰的飞机,同行的还有4个长沙的不太熟悉小伙伴,我家算最大的,还有两个小2岁的女孩和3个男孩,一个带队的老师。开始了让孩子惊喜让家长忐忑的夏令营之旅。
在夏令营的微信群里,每天老师们都会发孩子的情况。我们每个家长前几天,基本坐等老师的现场直播。当我看到孩子们换上整齐划一的太极服,来自全国各地的孩子逐一做自我介绍的时候,我觉得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超我们。
我们做家长的开始各种担心:孩子们不知道吃饭吃的咋样;每天早上练拳、跑步,晚上洗漱睡觉,这个过程里孩子自己有问题会不会不说,会不会饿,出汗了会不会换衣服,会不会生病,怕孩子不适应会哭,会想家。可从老师反馈的情况们来看,从他们第一天嘻嘻哈哈到达松溪堂开始,这些都属多虑。新鲜的环境,可口的美食,好玩的游戏,早让他们忘了还有个牵扯挂肚的妈。
我儿子和他的小伙伴们,就这样在夏令营里开启了他们的新生活:每天吃饭前必背得感恩词,他们读得朗朗上口;老师手把手的教授燕子拳。孩子们从开始有点笨拙的学习,到最后燕子拳越练越有模有样。晚课他们安静的学习,睡前自己洗漱、洗衣袜;他们结伴到老子学院观摩,体验手工,听道乐,学茶艺。
上山采瓜,下水捉鱼虾,爬山户外上金顶,天天新鲜有趣的体验。我在第7天的时候接到儿子打的第一个电话,跟我开了个玩笑,说他挺好,我放心,我准备情感大爆发一下,都没给我时间他就挂电话了。
回家后,儿子第一件事就是跟爸爸妈妈,还有爷爷奶奶,姑姑朗诵了感恩词。这次的游学之旅,对他的影响是深远的。我儿子吃饭到目前为止,吃到一粒不剩,碗像狗舔。因为这次奇特的经历,让他感觉自己特牛,因为是一个人独自经历这一切,没有爸爸妈妈陪同,他突然像长大了一样。经历过了游学,他开始变得独立成熟。比如旅行开始自己整理包,自己走在前面办理登机,自己过安检等等。
这次体验,让我对这位叫石头的老师,孩子心中的师傅产生了敬佩心理。他攀登珠峰的经历,去四大无人区的丰富的户外经验,去尼泊尔助学的举措,对孩子因材施教的自然教育方法,让我觉得,他是孩子的一面旗帜,一个榜样,一个可以终身追随的人生导师。于是有了冬天,第二年、第三年-----
2020湖北的新冠疫情让全国人民的焦点聚焦在此,也让远在十堰的石头老师揪心。当看到石头老师每天在参与救援,是蓝天救援队的战士时,孩子和我们由衷的对石头老师产生了敬佩之情。
当石头老师告诉我们今年游学改在福建朱熹故里——尤溪时,我们更是欣喜。我们也看了今年游学的行程,在富有文化底蕴的朱子文化园,学习国学。
在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侠天下游戏和户外拓展,到海边搭帐篷、赶海……。
玩中学,学中玩,我知道这次的游学体验非比寻常,万分期待。
我想说,作为孩子的父母,我们不要以自己的判断去给孩子去设限;孩子的生存能力和潜力是我们无法想象的。离开了父母,孩子的本性才是最真实的,不管好的坏的,我们都应该去了解、接纳、包容,给时间让他成长,给空间让他改变。相比于大多数人寄希望于孩子功成名就的那一天,我更希望他能成为一个身心健康、健全的人。
如果你和我一样,都希望孩子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希望孩子能结识可以追随一生的导师、可以结交一批志同道合的小伙伴,那你一定不能错过石头老师的国学游学之旅。希望我的真诚分享能给各位家长带来一点启发,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2020年的暑假,福建尤溪,石头老师,我们不见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