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新世界》被认为和《1984》、《动物庄园》齐名的反乌托邦小说。描绘的是在未来的一个大同世界,消灭了衰老、疾病和痛苦,每个人各司其职,幸福的生活。
和《1984》一样,故事发生的地点依然在伦敦。从书的立意来说,这本书不如另外两本深刻和震撼;从整体结构以及发展来说,故事不是那么吸引人,情节有些牵强,逻辑不甚清晰;对野蛮人的描写并不赞同,也许是未能理解作者的深意。
印象最深刻的是,未来孩子由国家生产及抚养,也就是说,孩子不再是胎生,而且是人工繁殖。在这个体系中,从一开始就决定了孩子的发展方向,把孩子划分成a、b、e、g等各个级别,通过有意识的减少氧气和养分的供应,使某些孩子智力低下,只能从事简单的体力劳动,再通过睡眠教育和条件刺激,把某些观念深植于孩子意识深处,使之热爱自己的等级,安心自己的工作。
这样等级的划分显然是很残忍的,剥夺了孩子自身的个性和发展的可能。然而这却是柏拉图理想的人类体系。柏拉图把人分成的金、银、铜、铁几个等级。他认为,一个治理好的国家,必须要做到妻子和儿女公有,由国家来掌管全部教育。优秀者生了孩子,把孩子送到育婴棚中,接受好的教育;而卑劣者生了孩子或者天生有缺陷的孩子,应该秘密处理掉。他的这种主张,不禁让人想到了纳粹。
柏拉图对教育的想法,是孩子应该听到的都是最优美、最高尚的故事,控制孩子接触到的一切,确保孩子在一个”正确“的环境中成长。这显然是与提倡符合孩子的天性、挖掘孩子的潜力、让孩子多样化发展的理念不相符合的。柏拉图的这些想法和主张,正是《美丽新世界》的基石。
不认同柏拉图的观点,是因为他没有把每个孩子/人当做独立的个体来看待,而是看做生产线上的一个产品,追求产品的整齐划一、便于管理,而扼杀了不同个体独一无二的才智和能力。
在这样的体系中,绝大多数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命运从一开始就注定,使得个人努力和奋斗毫无意义。如果有选择的话,相信大多数人不会选这条路。然而值得思考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条路平坦而结果确定,另一条路风险较大、结果未知,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前者,这或许是人类规避风险的天性决定的?
事实上,不确定性是真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风险和随机在很多情况下对整个系统有益,并非是坏事。对于个人来说,用宝贵的生命去验证一个已知的结局,整个过程中没有任何意外和惊喜,只怕也是一种悲哀。这也是推崇游戏不要看攻略、旅游不要规划太细行程的原因。“未知”、“不确定”、“一切皆有可能”,这些才是人生的乐趣所在。
美丽新世界之所以注定会失败,是缺少了流动和混乱。“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这是《雪国列车》中反复强调的一句话,也是新世界的基础。所有人一出生、或者说在出生前就注定了自己的命运,并且无法通过任何手段来改变,导致各个阶层之间缺乏流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流动,一个组织就丧失了活力。
新世界努力让一切井井有条,规则有序;但一定程度的混乱对于组织的进化来说,是必须的。元首解释为什么放弃艺术、压制科学,主要的原因是要维持一切稳定,避免大家有多余的时间进行思考。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达到稳定的目的,但也扼杀了组织向更好的方向进化的可能性,因此并非一个健康的存在形式。一个真正完善的组织,是需要有自我修复和自我进化的能力,这就需要一定程度的流动和混乱。
“人生而平等”,出自1776年的《独立宣言》。既往一直不理解,因为人从出生开始就是不平等的。现在渐渐明白,虽然出身、背景、天赋等生来不一样,但我们被赋予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我们有发挥自己才能和改变命运的机会,这是上天给予我们的最大恩赐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