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高丽老师的微课分享: 为何学霸也厌学?闪现出一个画面,一位成绩特别优秀优异,家长老师同学眼中的好孩子,毕业之后表现一般,对社会对家庭并没有什么大的帮助,反而过着并不幸福的生活。
我想这是我们作家长的,最初培养孩子并不想要的结果,可偏偏就是这样的不如人意。
原因是:孩子上学时没有丰富的人生体验,经历不了那么多,接触学习以外的事儿太少。学习动机不足,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大学而考大学,他自己的喜悦和自豪感完全来自于父母和自己的成绩,不是来自于内心,缺少困难克服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孩子成长的道路上遇到的问题,按照院长的开创的理念,总有正确的答案和解决方法:
1. 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从小学习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使孩子把学习当成一件自然的事情。
2.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每天抽出一定时间进行学习,活到老学到老。
3.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事物探索的渴望。
4. 发现培养孩子的天赋。扬长避短,更容易取得成就。
5. 了解孩子能力底线,不宜施加压力太大,多鼓励多帮助,少斥责少埋怨。
6. 还有对心理的调整,给他做一个对比,学习可累,开出租车的叔叔累不累?半夜外科急诊的大夫累不累?烈火下的消防员累不累?他们真的甘愿做这些事情吗?不见得,是因为责任、使命不得不做。孩子们也是这样,不管学习有多苦,有多累,你必须得做,因为这是你的责任,我们就需要责任,使命我们不得不做。
只有把学习和责任使命,成就感联系起来的时候,有好多问题其实都能解决。
要帮助到孩子,我们作家长的首先提升自己,先学习早学习,先要了解孩子现在的情况,找到问题的根源,制定可行的教育方案,一步步实施,一点点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