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什么才叫知识
①学校里的竞争:似于标准跑道上的赛跑,裁判一声令响,大家同一时间出发,顺着规定的跑道,谁先到终点谁赢,非常简单。学校里的竞争统一考勤、统一休息
②社会上的竞争:类似于定向越野跑,告诉你起点和终点,你自己选择最合适的路去走。你可以走大路,也可以抄小路,还可以翻山。管你用什么方法,先到者胜。更有甚者,连跑都不跑,直接坐车就走,只要裁判没看到就行。社会上的竞争则自由得多,没人告诉你该早自习了,没人告诉你今天上的是语文还是数学。你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时间,也可以自由安排你的方向。
知识有多少层次
①处于底层的知识是最基础的信息知识:就是我外界直接摄取来的那部分信息,包括从学校教科书里直接得来的知识,很多人对知识的认知就停留在这一层了。
②往上第二层知识叫加工知识:通过将外界摄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得来的,在融入自己的思考和创造之后,加工知识是真正属于你自己的知识。
③往上第三层知识叫体系知识:一个人必须在某个领域拥有足够多的加工知识,并有能力将它们有机地捏合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系统、一种理论,方能说这个人在这个领域拥有自己的体系知识。
这里有两点要注意:一个是这些知识彼此之间是有强关联的,属于同一个系统,并不是零散的;另一个是组合起体系知识的并非是东拼西凑的别人的口水,而是大量的加工知识,是自己的知识。
摄入有效知识的正确姿势
①并非所有的知识都同等重要:摄入基础信息知识的时候,要注意多摄入有效知识。次有效知识由于其孤立性,出现的频次不高,寻找的难度较大,同时也较难记忆,于是,看上去好像更厉害,但这种炫耀为先的学习目的正是我们该竭力避免的。
②系统阅读与碎片化阅读:系统阅读一般指的是阅读系统书籍的行为,当然也有可能是尚未成书的。碎片化阅读的并不是那些长篇累牍的系统书籍,而是某些知识碎片,这些知识碎片没有形成体系,可能只是某个结论、某个观点。
打造知识体系需要笨办法
①完善你的“元知识”:元知识是更底层的基础和算法,要打造相对更为正确的知识体系,就必须从自己的元知识系统开始武装。
②学会深度思考:元知识是底层的基础和算法,是构建知识体系的基石,而深度思考则是对元知识这种底层算法的测试和修正的过程。
③分享、分享、再分享:第一,分享是一件利己利人的事。第二,分享是一件能倒逼你完善知识体系的事。第三,每一次分享过后,将各类反馈进行归类和收集,就是一个非常好的查漏补缺的方式。
知识不是无用,是你不会用
①找到效率最高的变现点:第一,别人是否能够在短时间内掌握你的知识变现模式。这表明你的知识是否稀缺,变现模式是否能被简单模仿。第二,你的知识变现模式是否有足够广的受众。现在就拿起纸和笔把自己拥有的知识技能都列出来,然后看看能不能组合出什么有意思的职业,或者能不能创造出新的服务形式。
②网络时代的知识变现:不管你卖的是什么东西,迟早都要面对这个问题:“你是想卖得更贵,还是卖得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