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八月,我从大学毕业来到远安职教中心成为一名职教人。从校园到校园,由学生到老师,变化的是身份,不变的是满身的稚嫩之气。像每一个初入职场的人一样,怀着对教育事业的无限憧憬,内心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总想做好每一件事,事到临头又望而却步无能为力。上课之前,不知道怎么跟学生聊天,第一次备课,不知道如何提笔构思;第一次走上讲台,不知道第一句话该说什么,甚至不敢抬头看学生。
幸运的是,学校为我们制定了一对一帮扶计划,给我安排的导师是年富力强经验丰富的郑谢诗老师。
不得不说,这样的遇见是美丽的,像梅花遇见了白雪,像枯荷遇见了雨声,又像久旱遇见了甘霖,瞌睡遇见了枕头。
郑老师个头不高,却浑身充满了能量,刚三十出头,却有丝丝白发冒出。初一见面,我就觉得踏实了,这是个朴实亲切的实在人。他的课堂幽默风趣,激情四射;对待学生,耐心机智,热情似火;面对生活,历清苦却不苦闷,有困惑却不沉沦,经历艰辛平凡,更懂得珍惜喜悦和荣光。
在跟班下班听课的琐碎中,处处可见这个貌不惊人的身影,也无时无刻不让我感受到教师这个行业的辛勤和伟大。
上了一个月的课后,我觉得自己的课堂并不能如想象中的精彩,学生参与的热情不够,课堂效率不高,我的情绪也越来越低落,就跑去找郑老师。郑老师看了我的备课本,又拿出自己的备课本,耐心的告诉我备课的每个环节、课堂行进的基本节奏、课本内容的具体落实、预设学生的可能反应等等等等。作为生本教育的践行者,郑老师还说,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来决定他们的学习,这需要特好的耐心。而一颗年轻的心,往往是激切的,这时候要学会控制自己。
像得到了真经,我反复品味每一个字眼,慢慢摸索,随着日常工作的开展,备课和上课渐渐得心应手。准备前置性导学案——学生小组讨论交流——上台展示。我在听课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终于慢慢的适应了新的教学模式。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还肩负着启蒙心灵智慧,培养优良品质的重任。随着我们学校德育导师制的启动,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德育小组活动。每个老师带十多名学生,负责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状况、生活状况、家庭状况等等。全面负责他们的学习、生活及教育。刚开始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怎样去找学生谈心,郑老师鼓励我正视自己的年龄优势和学识优势,年轻人共同语言更多,丰富的知识更容易激起学生的热情。我心里有了底,从闲聊入手,以家访为依托,正面鼓励为主要手段,打开心扉真诚面对,发现,我的学生跟我很亲近。不知不觉中,我成功地成了别人的导师。
站在这里,我的内心特别激动,想起一句歌词:长大后我就成了你。那时我虽已长大,却是在你的帮扶下才成为了你。也许正是这样:一个个不是你的你前赴后继成为了你,教育事业才薪火相传。而每一个曾经亲聆导师恩惠的人,都应心怀感恩,因为有了您,智慧之光不灭,人间才能海晏河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