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阅读的层次
第一章 阅读的活力与艺术
1.1.1拿同样的书给不同的人阅读,一个人却读得比另一个人好这件事,首先在于这人的阅读更主动,其次,在于他在阅读中的每一种活动都参与了更多的技巧。
1.1.2阅读的目标:为获得资讯而读,以及为求得理解而读。
1.1.3阅读分两种,一种是能增加我们的资讯的,例如报纸,但它却不能增进我们的理解力;第二种是一个人试着读某样他一开始并不怎么了解的东西。这个东西的水平就是比阅读的人高上一截。这个作者想要表达的东西,能增进阅读者的理解力。
1.1.4在什么样的状况下,我们会为了增进理解而阅读?有两种状况:第一是一开始时不相等的理解程度。其次,阅读的人一定要把不相等的理解力克服到一定程度之内。
1.1.5阅读就是学习:指导型的学习,以及自我发现型的学习之间的差异:一个最基本的不同点就在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上。当他被指导时,学习者的行动立足于传达给他的讯息。他依照教导行事;学习者在没有任何老师指导帮助下开始学习时,学习者则是立足于自然或世界,而不是教导来行动。这种学习的规范就构成了非辅助型的自我发现的学习。这种差异类似你记得住什么事情,和你解释得了什么事情。
第二章 阅读的层次
2.1.1一位读者要追求的目标——为了消遣,获得资讯或增进理解力——会决定他阅读的方式。至于阅读的效果则取决于他在阅读上花了多少努力与技巧。
2.1.2阅读分四个层次,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为检视阅读,特点在强调时间。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用检视阅读读完一本书之后,无论你用了多短的时间,你都该回答得出这样的问题:“这是哪一类的书——小说、历史,还是科学论文?”;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它随内文难读的程度有所不同,读者在使用这种阅读法的时候,多少会相当吃力。分析阅读永远是一种专注的活动。在这个层次的阅读中,读者会紧抓住一本书——这个比喻蛮恰当的——一直要读到这本书成为他自己为止;第四种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为主题阅读。这是所有阅读中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对阅读者来说,要求也很多。
第四章 阅读的第二个层次:检视阅读
检视阅读中究竟包含了些什么?你要怎样才能培养检视阅读的能力呢?
3.1.1首先要理解的是,检视阅读一共有两种。检视阅读一: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检视阅读二:粗浅的阅读(针对难懂的书)。
3.1.1.1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子层次。目标是要发现这本书值不值得多花时间仔细阅读。其次,就算你决定了不再多花时间仔细阅读这本书,略读也能告诉你许多跟这本书有关的事。
3.1.1.2略读的建议:(1)先看书名页,然后如果有序就先看序。要很快地看过去。特别注意副标题,或其他的相关说明或宗旨,或是作者写作本书的特殊角度。(2)研究目录页,对这本书的基本架构做概括性的理解。(3)如果书中附有索引,也要检阅一下。(4)如果那是本包着书衣的新书,不妨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5)开始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来看。(6)最后一步,把书打开来,东翻翻西翻翻,念个一两段,有时候连续读几页,但不要太多。就用这样的方法把全书翻过一遍,随时寻找主要论点的讯号,留意主题的基本脉动(不要忽略最后的两三页)。
3.1.1.3 粗浅的阅读,要找到对的方向,不论是多难读的书,都不该有望之却步的理由。对的方向是一个阅读规则:头一次面对一本难读的书的时候,从头到尾读完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
3.1.2阅读的速度
3.1.2.1许多书其实是连略读都不值得的,另外一些书只需要快速读过就行了。
3.1.2.2还要能用不同的速度来阅读——要知道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速度是恰当的。
3.1.3逗留与倒退:我们并不需要一次只“读”一个字或一个句子,同时避免阅读时的逗留与倒退。
第五章 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
4.1.1在阅读的时候想要保持清醒,或昏昏入睡,主要看你的阅读目标是什么。如果你的阅读目标是获得利益——不论是心灵或精神上的成长——你就得保持清醒。
4.1.2主动的阅读基础:一个阅读者要提出的四个基本问题:(1)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些什么?(2)作者细部说了什么,怎么说的?(3)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除非你能回答前两个问题,否则你没法回答这个问题。(4)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如果这本书给了你一些资讯,你一定要问问这些资讯有什么意义。
4.1.3阅读的核心就在你要努力提出问题(然后尽你可能地找出答案)。这也是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与没有自我要求的阅读者之间,有天壤之别的原因。
4.1.4如何让一本书真正属于你自己?答案是学会做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