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过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跟我抱怨自己家孩子的「自觉性」「自驱力」不行,不够,总是拖拖拉拉。
所以一定要管,一定要盯着,不盯不行。
我见过几乎所有的孩子也都跟我抱怨他们的父母「对自己不够信任」「从来不拿自己当成人老是拿自己当小孩」。
而我也见过那种「父母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人一样信任放手」的例子,这种事情的结局几乎100%就是,孩子最后肯定把事搞砸,肯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不管,就会出事,
管了,也不能管一辈子,最后肯定还是会出事。
这就是养孩子最痛苦的地方。
有没有解决的办法。
基本没有。
年轻时候正是一个人最能享受的时候,懒散无聊随便玩浪费时间,在这种阶段就能做到自觉性强,自驱力充足的人,那都是人杰,都是不安分的主,都是注定要干一番大事业的。
就把这种人丢穷乡僻壤里,他最后都能干成个县长市长给你看看。
天底下人杰能有几个?
绝大部分家长确实自觉性自驱力自制力比自己的孩子要强很多,但这种强不是年轻的时候就强,而是参加了工作以后,面对责任和淘汰的压力不得不强。
被责任束缚的自驱力,和年轻无压力时候就做到自驱,还是有区别的。(关注公众号:职场快充)
后者是真的厉害。
这种头号狠人我见过几个,现在都是吊炸天一样的存在。
事实上家长对孩子「自觉性」「自律」「毅力」「恒心」「专注」「集中力」等各种品质的要求,基本其实也就集中在一个领域:
考试做题。
而考试做题作为一个极为艰苦枯燥反人性的东西,它确实能够选拔出一批有恒心有毅力有自觉性的人。
注意,是选拔,而不是培养,应试教育不承载培养的任务,它只负责选拔的。
只有你机缘巧合开窍了懂事了明白了恒心毅力的重要性,你投入学习,考上好大学,得到了回报。
永远也不可能有老师家长慢慢耐着性子培养你的恒心毅力,他们其实也不知道怎么培养你的恒心毅力。
优秀成年人的一个基本素质:
忍受艰苦和枯燥。
那么这份恒心毅力可否迁徙到其它领域。(关注公众号:职场快充)
以我个人亲身经历来看,是可以的。
比如我老爸,他有个口头禅。
就是进入社会参加工作以后,遇到任何困难都不要害怕。
因为这件事再怎么难,都不可能有念书那么难,那么枯燥,那么的反人性。
只要你战胜了应试教育,那么你就天下无敌,什么样的困难都可以解决。
所以他从参加工作那一天开始就表现突出,每年都被评为优秀个人。
很多新教师被调皮的学生欺负的团团转,忍不住痛哭,他把这些人都收拾的服服帖帖,别人问他诀窍,他回复就一句话:这些学生再难搞,还能有念书那么难?
一般男性都比较讨厌甚至畏惧家政,他对下厨房却没有任何恐惧,反而非常自信——做菜再难,还能有念书难?
所以他做饭也不错,虽然不如我妈,但已经超越了绝大部分人的水平。
这个就是在学校里培养出来的自觉性,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学习技能,在其它领域的迁徙。
为什么很多大公司招人,都喜欢招985的学生,因为他们也知道,能考进985的人,大概率证明了自己有基本的自律,自觉,认知思辨和学习能力。
靠高考来筛选,他们自己懒得再筛一遍了。(关注公众号:职场快充)
那么为什么我把这个理论放在微博说的时候,总有人跳出来抬杠,坚定的认为,还是考试做题在学校最简单,外面的事情,比如独立生活,比如独立工作,太困难了,太可怕了?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没有任何的自觉自律,认知思辨,和学习能力呗。
一样的大学,有的人完全就是在混日子,有的人则具备这种能力。
没能力,怎么去迁徙到别的领域?
他在任何领域都是los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