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聊了为什么讨厌自己,今天聊一些更具体的生活案例
角色定位,成为更强大的自己
角色的话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儿子,朋友,同事,领导等都是我们的角色,与此同时角色影响着我们的一些行为和规范我们的一些责任
那么我们来看看稍微陌生一点的定位,最早来源于营销专家:定位最新的定义是:如何让你在潜在客户的心智中与众不同。
那么具体到个人就变成了,人的自信,很大一部分来源于“我是谁”的清晰具体设定,要帮自己找到准确的角色,用这个角色的状态去面对一切挑战。
这是一个长期的和重要的事,就如几年前,当我意识到自己真的就一普通人时,很多东西就慢慢立起来了,在这之前我如浮萍漂泊,如浪子游荡,如空袋子立不起来,后来慢慢对一切有了期待和信心
上面提到了一些角色,不少是主动或被动发生的,那么当我们做主的时候,可以怎么做呢?
给自己设定一个“角色定位”并不断向其靠拢,这里看看邓亚萍自己讲她的案例,运动员时代收获了4枚奥运金牌,18个世界冠军,外战只输了四场比赛
在开始的时候,8岁被省队拒绝和13岁时被国家队拒绝,当时五个教练有四个反对收她,认为她个子太矮,没有机会战胜欧洲选手,还遇到过教练给她父亲讲:你把女儿领回去吧,她没有任何培养的前途
父亲原封不动的把这话讲了,问她打算怎么办,打不了球就读书也可以,当时她特别不服,留下的人很多都打不赢她,为什么就不值得培养呢,想要试一下,特别严苛的训练了几年,腿上绑沙袋,身上穿沙衣,负重相当于体重的一半左右训练步法,这样解决个子矮的问题
后来训练解决快的问题,接着解决拥有足够犀利的进攻
……
有了这一些了解,我们继续看其中角色定位的环节,国家队接受她的教练这样说的:“你们觉得邓亚萍的身高是劣势,我却觉得不然,因为个子矮,她眼中的球总是高的”
这里体现的洞察和认知太牛了,反过来看问题,所有的球都高,每个球都是机会
那一刻,她找到了自己的角色定位:一个以攻为守的兵乓球运动员!
于是就拼命练习,遵循球比别人打得快掌握赛场主动权
之后总是主动进攻,还时不时来个杀球,始终相信,靠着进攻,能赢
结果正如我们看到的,职业生涯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这里对我启发最大的一点是,清晰具体的角色定位,譬如作为儿子,给自己的定位是孝子,那么就围绕着定位和父母相处生活
如前面看到的漫画家蔡志忠,很早就知道自己这辈子最爱的是画画,然后就辍学从事漫画工作,做的最好的,是他讲故事的能力,那么定位就可以归纳为:用漫画讲故事的人
到现在依然在不断的画呀画,这里需要注意的是,角色定位是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调整的
如前面提到的蔡志忠先生,在漫画不景气的时候,去做过动画,通过动画片讲故事,后来又回归到漫画
这里可以借鉴的有两种,一种就是比较常见的,可以是你崇拜的人或某种东西
譬如查理芒格核心的导师之一富兰克林,王阳明很小的时候给自己的定位:做圣人,曾国藩学问事业遵循的“经世致用”等
第二种直指本质,如邓亚萍,找到“永远在进攻”的自己
我自己当开始一点点了解自己后,也模糊有一些认识,如做一个有道德智慧不断增加的人
这里再附加一点,加强人设,我们的常识里面总按照理论指导实践来思考和行动,那么反过来想呢,具体到我们个人又如何实践:用行为反过来塑造自我认知,刻意做和人设相符的事,就会加强自我设定,最终变得稳定而重要
我自己的例子,从记事以来,到现在,“正派”依然是我道德的一个标签
以前看不惯很多东西,现在依然如此,好一些的是现在会尝试出手改进了
很多实干家皆如此,行动一直跑在思考前面,具体的如,不是因为我是一个好人而去帮助他人,而是一次又一次的去帮助人,这些行为让人评判为你是好人,不断的用行为引导认知
和前面的角色定位关联,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人设,然后不断的加强,如爱阅读,那每天读,读一辈子这个行为会长期影响认知
很早以前我认为自己很弱,于是打算加入部队,通过训练让自己“变强”,这也是一种通过行为引导认知的方法,现在呢,尽管那时因学业没去,但每天锻炼确实让自己身体强壮了,能搞定的事也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