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导入诗人李白:你对李白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老师补充。
导入形式不错,从古诗积累和回顾开始,导出诗人生平,让学生调动思维和课前搜集的资料汇报,老师在此基础上补充归纳。
2.从重点字“宿”入手,抓住题眼,从字理入手,学习生字,理解字意,从而自己尝试理解诗的题目。
3.识字的学习过程严重缺失(需要),只是带拼音读一次,去拼音读一次就开始了一次范读节奏,学生齐读一次,就开始了理解诗意。
4.体会诗句用词的精妙。设计很好,想法很好,目标应该放在对危字本身的认知和复现,而不是从写作角度去思考。
5.老毛病,废话太多,如果把这节课整理成实录,就可以发现本来一句话可以表述清楚的东西,总要啰啰嗦嗦扯半天。这点需要在平时引起关注,话越少越好,能不说的就不说,能一句说清楚的绝对不要说两句。这样表达的意思才会更清晰,更直奔中心,简单明了。
6.例如
“敢”字的教学,不是放给孩子思考记忆方法,也不是让孩子思考写的注意事项,而是老师啰嗦了一个小故事,告诉孩子们如何记忆和书写。
7.课堂练习意义不大,这些都可以在也课堂教学中完成了,应该留更多时间让孩子诵读。按原文填空有些没学过的不要让默写。
1.从字理入手,讲“对”,理解“对”的意思。导入课题。
2.复习回顾各种识字方法,为本课识字做准备。(初读,自己解决生字词。)
3.这四个字是分开认的,如果一起出示,让孩子发现,比较并记忆,更能发挥识字方法的综合运用。
4.字理识字的运用,是书明的长项。太多了也不好。一节课当中有一两个即可,有些字古今区别大的,你不要出现了,例如“严”
5.由字到词,从词解字。再把这个环节精简一些,忍痛舍一些比较简单的,和本课不难的字的学习,让课堂的整体感更强一些。
6.把这一部分字的学习合到上面那个分类识字的环节,让集中识字环节成为一个整体。(还是要把课备细,然后努力去舍。一个一个讲太细了,例如酷。)
读字的时候尽量让孩子组词读,不要单独读。(例如上图:就不要齐读“寒凉暑……”,要读“寒冷的寒,冰凉的凉”……)
7.写字的指导老师也是包办代替了。(老师关注了书写姿势。)
1.检测:用词语形式测字的学习情况~把词语送到句子中
2.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思考并排列句子顺序,理清文章故事层次)
板书:有顺序
3.如果作为《大禹治水》的教学,要把前面讲故事的环节放到课文学习之后的十分钟进行。在学习过程中不提讲故事,学习过程中训练学生学习表达复述。
4.结合提示语和图片复述。(应该提示孩子用自己的话说清楚即可。不要背课文。)
5.从这个环节的设计来看,从第一段的练习学方法,这个环节是练方法了。那么这节课的题目应该是节口语交际课:《讲故事》(素材和本册教材口语交际《讲故事》的素材换了)。可以设计为《大禹治水》的第三课时。这节课就不再处理课文其他的学习了。
6.这个环节从孩子提炼的关键字指导归类识字写字。
我觉得这节课设计的比较杂了点,确定目标的时候要承接孩子的学习梯度,学文、识字、写字、讲故事训练,这节课当中看似都是重点了。(参考3和5条意见)
7.写字的指导这一部分层次很清楚。学生主体地位突出。
1.从一个高个子男生的介绍,温故知新,复习用说明方法来描述。导入新课,找本课里有哪些说明方法。
2.读课文,从文中找哪些句子都用了哪些方法。(下图为2后的练习)
3.这节课应该是一节练习课,而不是《鲸》的第二课时。文本学习要在学习过程中感受说明方法的意义,并练习运用。
4.课标要求,小学阶段每节课都要有十分钟的写字时间,中高年级也不能忽视。中高年级的识字写字和低年级要求和方法都不一样。本节课有书写的环节(如上图),但是没有对写字提出要求,只注重内容的形成了,因此也没有起到“十分钟”的意义。
导入:从朋友的“友”字入手,引出课题《我们做朋友》(口语交际里也有适时的识字和字理学习。)
本课目标
1.在交际互动中,使学生能初步说清自己的观点;认真倾听并了解别人的讲话内容;态度大方、有礼貌,在交流中发展口语交际能力。
2.能讲清楚想和谁交朋友及原因;能在交际中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能学会自我赏识及赏识他人;能愉快和谐地和他人进行沟通。
本节课内容比较简单,是一年级上册第二次口语交际。因为目标内容不多,需要动脑筋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动起来,做到真正的有意义的交际活动。
比如:
(1)可以设计找到相互的朋友站在一起,相互说一说彼此欣赏的理由。(朋友是相互的,不是单方的,相互发现有点。)
(2)设计丢手绢的游戏,找朋友,向新朋友介绍自己,介绍对对方的印象(说清征友理由,做到交友有据,不盲目)真诚交友。
(3)征友启示:介绍自己,介绍征友标准,大家举手自荐。
(4)有的孩子收到了好几个交友卡。鼓励孩子们交更多朋友。
(5)把交友的交际活动延续到生活里,利用交友卡延续彼此的友谊。
本节课的文本解读没有问题,抓住了重点难点,也紧扣了关键词理解。但是整个学习过程都是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下进行。(因为借班上课,学生学习过,所以一节课,一问一答,没有一点状况出现,似乎很顺利的一节课,但是细思极恐。)
建议:
1.整体教学,在大目标,大问题下让孩子们发挥同伴互助,小组协同的运用先学后教,进行学习。
2.本节课的读书也很碎,在讲解过程中,让孩子读了重点句段,缺少整体的读思议。像这样人文性思想性很强的文本,要让孩子在默读中(默读利于思考,是解决问题用的一种有效的读书方式),批注思考,解决问题,并反复在各种形式的读中去感受文字的表情达意的精妙。
3.教学重在教方法,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住理解文本的方法?如果我们学了一篇课文,也就是解决了一篇文本的理解,意义就不大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给孩子打鱼的方法。
思考:这节课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有没有一条分明的学习方法作为线来展开?还是就是简单的问到那里说到哪里,孩子们只需要根据老师的思维回答问题?
下图为老师常用的一些课堂教学方法:
1.这是刚刚学过拼音后的一个单元教学,识字和拼音的巩固复现是相互依存的,还要让孩子更多地利用多种识字方法,促进思维的发展。不能这样用拼音读,去拼音读,蜻蜓点水。而且,我在前面评课时候反复提过,尽量减少单子出现的形式,让孩子对于生字都能对应到一个词语,有语境才有理解,这样的学习才有效。
2.这节课的问题我在前面几次评课中都讲过多次,一年级上册主要任务就是识字写字,文本要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中去复现字词。(词也就是字的运用的最小单位。)
如果不扎实训练,孩子的基础就难以牢固。
3.齐读不利于语感形成,也不利于发现错误。
4.这次又出现了用“就是”造句。这个问题我在东城组评课时候说过,今天又出现了这样的设计,发现原来是教参里的。
关于教参的运用,我在培训时候也讲过,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思考,教参仅仅就是参考而已,没有绝对性,也可能会有问题存在,尽信书不如无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