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线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总会遇到一些学生,学不进,不肯学,虽然我们对其不厌其烦的进行教育,提醒督促,但效果甚微。如何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如何让学生主动学习?是困扰每一位教师的问题。前几天,我拜读了美国James.p.Raffini著,我国梁平和宋其辉翻译的《这样教学生才肯学》,收获颇深。
这本书,从教育的动机层面出发,分别从增强学生自主性,胜任力,归属感和联系感,增强学生自尊,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和享受学习的角度,教给教师150种增强学生学习动机的策略。这种建立在研究基础上的50条建议和100多种经过教师验证的教学策略,让我们从中获取能帮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方法与策略,让今天的课堂没有失败者。这本书,教学案例选取多角度,语言朴实无华,引申的道理通俗易懂,细品下来 ,重点感悟如下:
一,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动机是指激发、引导,维持并使行为指向特定目的的一种力量,它可用来解释个体行为的原因。好比汽车的发动机和方向盘,为个体活动,既能提供动力,又调节方向。我们知道,当学生的学习以内部动机为主时,学生真正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与热爱,更能有效的进行和坚持学习活动。但我们也知道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能一开始就能促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动机的引发作用是指当学生对于某些知识或技能产生迫切的学习需要时,才会唤起内部的激动状态,产生渴求心理体验,并激发起一定的学习行为。比如一个学生非常想学好数学,提高他的数学成绩,于是上课认真听讲,认真完成数学作业,有任何问题都会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还会利用课余时间多做数学题,由于以上种种努力,尽管有时成绩不理想,但总的说他的数学成绩逐渐提高了。
对于学生来说,强烈的学习动机有助于唤醒他们的学习情绪状态,可产生好奇或兴奋、紧张、焦虑,乃至冲动的情绪,遇到困难甚至失败时也坚持不懈,直到达到学习的目的。
二,关注了学习动机,教学事半功倍
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共识,孩子的学习动机决定了他的学习态度和目标的追求,这些都和他的需求有关,每个孩子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需求不同,动机也不同。比如举手 ,有的是为了得到老师的关注,当他举手之后没有被提问,就会泄气;有的学生举手是为了得到表扬,当她没有得到赞赏时,也会失望。而那些把学习本身当做一种自我价值实现的孩子,就没有更多的需求,他会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美国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马斯洛,根据人们的需要不同,把需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缺失的需要,另一种是长的需要。因为需要不同,就衍生出缺少动机和成长动机。马斯洛认为缺少动机,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如饥饿、恐惧等,让人紧张,一旦需要满足,紧张就会减弱或者消失。而成长动机是积极形式,拥有者会不断的为自己树立新目标,积极进取。
因此,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们,就要关注、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引导学生把学习转化为成长的需要,自我实现价值的需要,而不是为了外在的因素。在上个学期的教学中,我对学生的需求,关注很多,如果学生表现好,成绩好 ,我就会对他们做一些小小的奖励,比如奖一个笔记本,一个棒棒糖或者一颗巧克力。反面的,我也会批评教育,让孩子们写反思书。一段时间的相处,我真切的感受到了,同学们在学习上、纪律上、生活上的进步。但久而久之,我发现学生更大程度上,集中在如何得到老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而不是集中在这项活动的价值或者意义上,很明显外在的奖励和惩罚,已阻碍了学生们内在动力的展现。
这本书中引用了一个很有说服力的例子,《聪明的教授》的故事 ,讲的是一位心理学家阻止年轻人播放音乐的方法。年老的教授告诉年轻人,自己很喜欢听他们的音乐和笑声,如果他们明天再来,就会付给每人一美元,受到轻而易举就能赚到钱的刺激,这伙年轻人欣然同意,第二天他们按照预订来了,高兴的拿到了报酬 ,星期三,每人都得到了50美分。第三天 ,心理学家支付了25美分,并告诉他们,再也不会付给他们报酬了。孩子们怒气冲冲地说,他们将不会播放音乐了。读了故事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上期教学,为何不能利用“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呢?“目标卡”“质量检测表”“全班参与的反思式提问”等策略,只要我们认真思考,找到切和班级实际的点,就可加以运用和实施,这样对学生的内在动机就有了更好的指导和引领。
三、培养学习动机,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后,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培养他们的成长动机,让他们明白学习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平时要把学习当成自我实现价值的事儿,要把学习当成本身的一种享受,要对自己形成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
书中举了一个披萨和阅读的例子,比如,用披萨饼来引诱学生阅读,那么阅读的目的就被转移并弱化了。同时,学生在阅读方面的自我决定感被颠覆。根据阅读情况决定,是否提供披萨饼,就是告诉这些年轻的读者,阅读的目的是获取免费的披萨饼,它会激励学生为了赚取披萨饼去阅读 ,这项计划的长期后果,很可能是出现很多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如果披萨饼店真正想培养儿童对阅读的形成源于内心的喜爱,对调阅读和披萨饼这两个变量 ,将会更好的实现他的目标,不是用披萨饼作为阅读的奖励,而是用阅读作为吃披萨饼的奖励。在这种情况下,有价值的是阅读本身,而不是披萨饼。所以我们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用激励、诱导的方法,使孩子们更好的学习人类文明成果,塑造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内心境界,最终达到教育的终极目的。
四、有了动机,教育就会变得幸福
教育教学关于到人类的成长与发展,站在生命的意义的高度,来看待教育教学,将我们的工作与学生的长远发展,紧紧的连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课堂幸福,体验到学习的幸福,体验到学校生活的幸福 ,为了学生一生的幸福而教。学生的幸福感来源于家长、学校、教师的关爱,来源于被肯定、被赏识、被尊重,来源于愿望的满足和成功的体验,来源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我们往往习惯于把教育看作是为学生发展做准备的过程,其实,教育也应该看作是帮助学生获得幸福感的过程。学生上学时间要约占生命的四分之一,从“以人为本”的思想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基础,为学生的现在和未来的幸福而教,应该是教育的理想追求。我们应该看到发展是幸福的前提,没有人充分、全面发展,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幸福。
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我们要力争为学生创造体验幸福的氛围环境,创设体验成功的机会,营造被尊重的契机,积极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引导学生学会追求,付出过程的幸福。这样学生有了幸福感,作为教师的我们就能达到最高指数的幸福了。
五,运用教学策略想,强化动机
平时,我们可以把某些教学策略用到教学中比如“免做作业圆牌”,学生完成作业是每天都应该做的事儿,但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有时候还会出现突发状况,想到被老师批评或惩罚,所以有的学生就抄袭或者胡乱写的行为,失去了作业的意义。“免做作业圆牌”就像一道免死金牌,当学生没有来得及做作业的某些特定情况下,可以免去处罚。“免做作业圆牌”可以免去学生过大的压力,同时也可以避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再如“数学日记”可以是习题分析,也可以是数学想象故事、童话故事,复习回顾,整理知识点等。由于日记的类型多种多样,学生觉得有东西可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回顾整理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的策略还有很多,“让学生出题”可以在单元复习或者期末复习中进行。总之,我们教师要想办法创造一切体现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场景,增强孩子们的学习积极。
读了这本书,我意识到自身还有很多不足,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虽然我们的班额比较大想,独生子女、留守儿童比较多,面对这样的情况,实施这些策略有些困难,但是有很多地方还是可以改进的,比如上课的时候,因为某个学生不专心而发怒咆哮,其实这里面可能有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也可能有学生暂时偶尔发生的情况,我们可以用注视的眼光,看看走神的学生,或者敲敲桌子、点名等方法提醒他。又比如,上课很多学生发言积极性不高,基本上是几个同学之间的交流,为此我也曾伤透脑筋,这是为何呢?除了学生胆怯外,重要的原因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太差造成的。他们或在思考这个问题,或在等待老师的讲解,或者在等待其他同学的发言,但是自己就没有积极主动的进行思考,这些其实都与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有关。还比如,学生作业质量停滞不前,不是书写问题就是作业正确率的问题,学生在作业时,由于习惯不好,导致看错、抄错,算错等低级错误的发生,他们是为了应付完成作业任务而写作业,这是极其不可取的。
这本书,在第五章“增强学生自主策略”中,有几句话深深打动了我:“我们可以因灌木丛生的中的有玫瑰而抱怨,也可以为灌木丛中的玫瑰花而惊喜”,诗意的语言,让我想到了生活中,现代人们特别欣赏一个词“正能量”。是的 ,无论何时,有了阳光,健康的心态,你的工作态度就会有截然不同的变化。教育其实有很多魔法棒,如何做智慧的老师,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断的努力,就能在工作上取得胜利与成就感。我们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永远都是我们人生舞台中最主要的主角,不要否定了孩子们的情绪,哲学家詹姆斯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要求就是被肯定,而学生更是如此,如果给学生太多的否定,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便产生了一种挫折感,丧失了对学生的学习的信心。教学不是直的灌输,而是彼此心灵的交换。所以我们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