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幸存者是否向朋友、家人、医生或心理治疗师求助,他们讲述发生的故事以及这对他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样的一个机会绝对是不可或缺的。但正如之前所说,尽管发出邀请谈论经历很有用,但一个人不应该被强迫这样做。
我们会尝试所有其他的方法,直到失败后才会寻求心理治疗的帮助。确实如此,心理治疗不仅耗时、昂贵、麻烦,通常还充满痛苦,同时会暴露自己的隐私。我们已经讨论过,生命中大部分的改变缘于外部世界:环境、挑战、冒险、失望、争执、过渡、心理创伤、机会和其他重大意外事件。一个人只有穷尽了现有的方法,才会主动或者被迫寻求专业帮助。
治疗师一直认为是我们的充满洞见的智慧和绝妙的干预手段发挥了重要作用,我觉得这句话对于外科医生和水管工人同样适用。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当患者觉得医生愿意倾听、理解他们时,他们的满意程度更高。同样地,患者通常会提起各种我们没有留意的治疗细节,但却忽略了我们自认为的神来之笔。
我们的研究对象不确定,显得复杂和模棱两可,而我们却试图用具体的、可测量的结果或者分散、孤立的变数来处理。有时我们在治疗中会偏离患者的自诉,还试图减轻他们的症状、改善他们的行为。这也许能满足科学要求的准确性,可是往往抓不住事情的本质。
雅基说:“谈话很有趣,带给我安慰。但一旦开始治疗,我发现对我帮助最大的是,我想要孩子的想法。我和丈夫特别想要个小孩,我明白我得有所改变,因为将来我要照顾小孩,那时这对我而言就够了。我想当妈妈,我那未出生的婴儿就是我想健康生活的理由。学着对其他的生命负责,我战胜了自私。”
在你难以清晰地认识自我的时候,接受治疗,就是在“毁掉”你的同时产生新的动力、欲望、意图和行为模式。这是自省最美妙的地方,它强迫你睁开眼睛看着自己做的事。在雅基的案例中,她不想再重复过去了,为了康复她已经做了很多。
非常有趣的是,心理治疗的初学者用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就能掌握基本的帮助技巧,在危机干预的角色扮演中表现优异,甚至可以媲美高级专家。经验丰富的心理医生,最常用的手段有80%是聆听和回应技巧,这是初学者第一学期的学习内容。
尼采曾说:“最邪恶的是不切实际的希望,因为它会延长人的痛苦。”不切实际的希望的确会产生失望。在这里说希望有指导性作用,是因为它是联结有意义的目标与直接指向目标的行动之间的桥梁。
意识到自己有问题后,我开始尝试一切办法寻求解决,可悲的是我失败了,然后陷入深深的绝望。显然,每个人都看出我需要帮助,但我非常了解自己和过去的经历。我知道自己会是个很差劲的患者。我沉溺游戏,很理性却又逃避现实。我反复审视每一次治疗,一会儿顺从配合,一会儿又为中途放弃找借口,不是给自己就是给治疗师设定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我不是说谁都帮不了我,只是我这人挺棘手。
在寻找可以给我最大帮助的人时,我绝不可能只信赖符合我的标准的一个治疗师。我一周内主动预约了三位专家,想着我可以和他们单独聊聊,然后留一个和我最契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