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自身
1.我们的生存不过是在两个永恒之间所占据的一瞬。
2.这空虚就是烦闷的真正来源,它总是渴望外界的刺激,希冀使心灵获得借口有所排遣。因此,在刺激的选择这方面,并不挑剔,他们社交和谈话的性质,还有他们在门口闲谈和在窗口张望,处处都可以证明。
3.一个人的内心愈为充实,他对其他人的需要就愈少——其他人越不能替他做什么,这就是为什么高度的智慧会使人不合群。
4.一般人只想如何消磨时间,有才智的人是想如何运用时间。才智有限的人容易感到烦闷,是因为他们的才智只是意志的动力的工具。当到没有特别特别的事情需要让意志发生作用的时候,意志就休息,有些人的才智。其结果就是人的各种能力的可怕的停滞,简言之,烦闷。为了对付这种可悲的感觉,人们争相从事一些仅可欢娱一时的琐事,希望这样可以让意志起作用,从而得以运用智能。
5.我们不应该对别人期待太多,或是一般不对外在的世界寄予太多厚望。从外界获得的快乐,都是不确定的,不可靠的,任凭机会的。这样的话,我们的心情就会随着外物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要尽量从自身寻找欢乐的源头。一般人把毕生的幸福置之于自身之外,如寄托在财产,地位,配偶和孩子,朋友,社团等等,一旦那些身外之物有所丧失或令人失望,他们的幸福根基就毁了。他们的重心不在自己,愿望和幻想每有所变动时,他们的重心便会变动。
6.伊壁鸠鲁把人的需求分为三类,一是自然而然必要的需求,如衣和食,第二类是合乎自然但非必要的,如性欲的满足。带三类是非自然非必要的,包括奢侈,炫耀等等。
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更加具体详细,生理需要(衣,食),安全需要(人身安全,健康保护),社会需要(归属意识,友谊,爱情),尊重需要(自尊,承认,地位),自我实现(自我发展)。
人的所有
1.人们对财富的欲求的数字永远是相对的,只是在他所求和所得之间维持一个比例。
2.若有一笔足以自给的钱财,我们应该把它看做对抗祸害和不幸的屏障,不应该把它看作能让我们在这世界寻欢作乐的凭证,或是认为有钱就应该那么花。很多凭借才智赚钱的人,认为其才智是永久的资本,所赚的钱不过是凭本金得来的利润,于是赚多少花多少,艺术界往往如此。但商界不同,商人的钱是赚钱的工具。
注:这正是我的财富观,挣钱只是为了守望幸福,尽量减少因为缺钱所导致的痛苦。
3.生来有钱的人,已经把钱看作空气,没有它便不能过活,他牢牢抓住钱,就像保护生命一样,这种人通常喜爱秩序,为人谨慎而节俭。而穷人则把意外得来的钱看作身外之物,花完了也无所谓,大不了回到从前,所谓“乞丐骑马,马不累死不下马”
4.贫困像瘟疫一样,紧紧依附于人们的生活,而钱能使人们免于这慢性病的侵害,它使我们从自然命运的劳动中解放出来,只有这样的人才能说,我是自己的时间和权力的主人。所以亚里士多德曾说过,智慧是那些拥有独立的生产资料的人才能有资格去触碰的。
人的地位
1.每个人的真实生存是在自己的皮肤之内,不在他人的看法上,将会大大增加我们的幸福。
2.不论如何,个性远比国家性和民族性重要的多。国家性不过是人类的偏狭,卑劣性格在各国所表现得特殊形式的另一名称。
3.荣誉是外界的良心,良心是内在的荣誉,但我更喜欢的定义是:荣誉有客观和主观两方面,客观方面的荣誉是他人对我们价值的意见,主观是我们对他人意见的尊重。(后半句指的是良心?)
4.人的能力只有在社群中才可能发挥充分作用,当我们的意识发育不久,就会发觉心中兴起这要被他人看作是社会有用分子的欲望,那就是能尽到做人的职责,而且能取得社会的权益。但不久就会发现,一个人在社会上是否有用,并非根据自己的意见,而是需要取决他人的看法,于是人们就千方百计的让他人对自己有好感,把他人的好感看的价值重大。
5.侮辱就是简要的诽谤,我们谩骂别人,就表示我们没有真是的或真正的可埋怨对方的理由,否则,我们尽可把这些理由当做前提提出来,让听者自己去下结论,但我们没有那么做,我们提出结论却忽略前提,希望人们会假定,我们这么做是为了长话短说。
6.名声不能给一个人带来快乐,使他快乐的是能为自己带来名声的优秀品质,即高尚性格和卓越能力。
7.侥幸所得的名声还会使当事人困窘,因为总有那么个时候,尽管会有沉浸于自我欣赏的错觉中,他会觉得未曾高爬而位于高处的眩晕。
8.心意的满足在于完全不遇到阻挠。
9.优秀的人并不代表某某小部分,而是指整体,他本身就是完全的。一个普通的社会就好像由管号组成的乐队所奏出的音乐。每一只管号只有一个音符,每个音符在适当时候出现就会奏出音乐来。由单一管号所奏出的单调声音中,你能看出大多数人的心理状态如何。人们的脑海中似乎只有一个念头,不能容纳别的什么。为什么人们都那么烦闷无聊,为啥喜欢社交,为啥人类是群居的。是个人自己性格的单调,让人们觉得独处是无法忍受的。让很多人聚在一起,我们才得出一点结果,有我们的单音管所奏出来的一些音乐。而明智人是独奏一件乐器。
10.一旦你下定决心,并且开始着手做某件事时,你必须坚持到底。不要因为重新回想已经完成的事,或是再次顾虑到许多可能的危险,从而担心不已。让你的心思完全离开这个问题,抗拒再去想那件事,牢记着你在适当的时候曾经做过成熟的考虑。
注:之前已经做好了详细策划,当短时间内没有见效是因为只完成了策划的一部分,当坚持完成之后,前后相合,整体的效果才会出来。就像雕刻一块儿木头,直到最后,它才能称之为艺术品。所以说当做事感觉很盲目,失去动力,想放弃的时候,不要忘记初衷!
11.生命在于运动,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有机体是不断地动的所在。如果我们要明智的生存,就得不断地使自己有所作为,不管什么都行,只要是一些实际的或内心的活动。
12.在这个世界的舞台上,大多数人各自演一个小角色,然后下台,大天才过着复式的生活,既是演员,也是观众。
13.我们不应该被一时的印象所操控,也不该被事物的表象所左右,这些印象和表象对我们的影响,其力量远远超过思想的或系列观念的单纯作用。之所以影响力大,不是因为这些一时的印象能供给丰富的资料,而是因为我们的直觉跟它很熟悉,其作用是直接的,他们强行侵入我们的心灵,扰乱我们的平静,粉碎我们的决心。
14.为什么对于过去各阶段我们所持有的态度,我们的记忆都加以理想化,有时是几乎让它完全改观——这种改变是因为我们我们无法在过去每时每刻都扰乱我们心情的所有的一时的影响力。就这点来说,记忆力好像照相机的透镜,把它视域内的所有东西都缩小,因而创造出比原来景色更为精致的图像。就人的情况来说,不能相聚,总是能获得几分这样的好处,虽然记忆的理想化趋势需要时间去完成,可是这一理想化的趋势是立刻开始进行的。一定要隔一段时间才去探望新旧朋友,是明智的,再见到他们,你会发觉记忆开始理想化了。
15.没有人能看到自己的高度之上。你在他人之中所能看见的,局限于你自己所拥有的。你的智慧的高下,严格决定了你对别人所了解的程度。如果我们智慧很低,除了他的人格和性格中最卑劣的部分,我们在他身上看不到其他点。没有才智的人是看不见才智的。
注:马克思曾说过“你心中的宇宙的水平就是你所能达到的认知程度。”即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为啥我们看人总喜欢看其缺点,这也反映了我们的智慧的低下,只能看到其缺点。为啥成功的男人后面都有一个了不起的女人,因为这些女性本身就智慧较高,眼力极好,所以她能看到那个男人身上的潜质。
16.人与人的交往牵扯到一个拉低的过程,否则无法跟他们交谈,这里把人的交往比作电的配送(高压电转为低压电),这样你就会明白:做人需要贬低自己。
17.跟人相处想要取得优势,唯一的方法是让对方看到,我们不依赖他。
18.藐视就能获得重视。偶然在对待关系时掺杂一些藐视的态度,并不碍事。
注:以退为进,距离产生美。
19.上天造人的做法像莎士比亚和歌德,这些大文豪让自己所写的每一个人物(包括魔鬼本人),都各以不同角色出场而恰如其分。各个人物都是那么客观的加以描写,我们的兴趣为之激起,我们无法不同情他们的观点。他们不会用警告的口吻告诉你:这人是傻子,这人是魔鬼。
注:人具有多面性和复杂性,一个看起来很淳朴老实的人可能狡猾不可靠,很多人为了生存也必须有层层的伪装。
20.一个人处理小事的方式可以看出他的性格——因为那时他不会特加留心。
注:就算一个人多么会伪装,他在处理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的时候便不会太过用心伪装,做事滴水不漏的人太少了。这从另一方面告诉我们,细节是魔鬼,别人也许会通过上面的那个原则来从你的细节作为推断出你真实的性格及人格特征,从而建立对你的初步印象。
21.一般人都恶性超过善性,宽恕不计较的意思就是把高价买来的经验扔掉。
注: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狗改不了吃屎。性格是无从改变的,因为人们所有的行为都导源于内心的原则。
22.假如你想知道你打算安置在一个机构的某人的行为如何,你不能把期望建立在他的应允和保证之下。而是应该考虑他将被安置的环境怎么样,以及环境可能跟他性格发生冲突的程度,才会有些端倪。
注:不从对方的主观言行做判断,因为他自己也不清楚,而是从他所处的环境跟自身性格发生的不和谐的程度。
23.你遇见特别卑鄙或愚蠢的脾性,你一定要小心不让这情况使你烦恼或难过,只把他看作是增加你的见闻的一项材料,只是研究人性时可考虑的一桩新事实。我们对待这些这些卑鄙和愚蠢的态度,应该和矿物学家偶然发现非常特殊的矿物标本没什么不同。
24.拿破仑说过“不自然的事物不会是完美的”这句话可以表达一个人的习得性格和内在本性之间的关系。
25.如果有地位的女子就不同,因为个人的气质完全由“相比”而得出,而地位是由“反映”的过程产生的。很像人的特别脸色,是靠他周围的主要色调而定。
26.我们信任别人,在很大程度上,是出于我们本身的纯然懒惰,自私和虚荣心:我说懒惰,是因为我们不去打听事情原委,不积极谨慎行事,而宁愿信任他人;自私,因为受到事情的压力,我们就找人倾谈心中块垒;还有虚荣心,因为要求他人保密,正是自己感到骄傲的事。尽管如此,我们期望别人忠实于我们加之于他们的信赖。
注:这其实是在说我们有时还是不要滥用我们的信任,但是在这个时代,很多地方需要团队合作,所以有些信任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能处处靠自己,那样太累了,也根本完成不了,总之,要合理把握一个度吧。
27.有礼貌是明智的,粗鲁是愚笨的。用不必要的任性的不文明做法制造敌人,这类行径疯狂。礼貌只是筹码——大家公认的假钱,吝于支出是愚笨,明达的人大把大把的使用。
28.对于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我们你、不能拿任何人做榜样,因为没有两个实例的处境和情况是一样的,个性的不同,也使我们的所作所为,带有特殊和个别的意味。人一旦仔细考虑过做什么,他就应该按照他的个性去做。
29.如果想要你的看法被人接受,请用冷静不带感情的口吻说出来。一切激情都根源于我们的“心意”,因此,如果你的看法是用激烈情绪说出来,人们会认为是出于“心意”的努力,不是“知”的产物,“知”在性质上是冷酷无情的。由于心意是人性的首要和根本的成分,“知”只是附带发生的其次之物,人们多半会认为你那么激烈的表达意见是源于你的心意被激动,而不相信心意之所以激动,只是出于你的意见的强烈性质。
30.要是有理由怀疑某人在说谎,你得看起来你相信他说的每个字,这就会鼓励他继续说下去,他的说辞会变得更加激烈,到最后露出马脚。还有,你若是看出某人企图隐瞒你什么,但并不太成功,要装作你不信他。你这种反对态度会刺激他透露真情,把实话说出,以对付你的怀疑。
31.在人生的重要关头,当我们决定重要的步骤之时,我们的行为不是受到要做什么的知识的指导,而是出于来自最内心的,几乎可以叫做直觉的冲动。而直觉实际上是我们全部思想,感情和意愿的总和或结果。
32.在估计从事一件工作所涉及的可能危险之时,一般人把探听范围局限于这类事情过去已经发生的风险,谨慎之人会往前看,考虑每一桩在未来可能发生的事,做到一句箴言:有些事一年都不会发生,但可能在两分钟之内发生。
33.我们不应该为小事感慨,更别说记在心中为之烦恼,而是跟他们保持距离,把他们看作是路上的石头,推开不让挡路,千万不想他们,不容他们在反思中占据一席之地。
34.人生是一场长久的战事,每往前一步都得拼命。我们要能成功,只有靠剑刃,我们死的时候利剑还在手里。
35.孩子从永恒的角度,在学习观察周遭的事和人。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孩童和青年时代所得的一些知识和经验,成为我们日后所得全部知识的永久性的大标题,那些早年的知识形式,似乎在演变成类目,以后经历的后果就在那些类目下进行归类,虽然我们心中并不总是明晰的具有这些认识。
36.教育把“概念”灌输给我们,但是,概念对于事物之真实的和基本的性质,不能给以信息,所以只有由直观的途径才能达到。这一类的知识绝不可能从外界注入我们之中,我们必须靠自己为自己而获致。
注:实践出真知。
37.我们把四周的事物,看作各该类别中仅有的,好像其他东西都不存在似的。等到后来我们发现整个世界万物竞秀,这一初始的心境渐次消失,跟着消失的是我们的勇气和耐心。
38.在青年时期,他们感到被世界遗弃,到后来他们觉得好像已经逃离这个世界。
39.人生阅历为我们带来的主要结果就是“视野明晰”,到这个时候我们才把事情看得平实,按照真正的情况接受各事物,而在早年,我们看到的是我们心中的遐思怪念,经由承袭而来的偏见以及奇异的妄想拼凑出来的梦幻的世界,我们未看到真实的世界,或者说我们见到的世界是扭曲的。经验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把我们从年轻时所得的错位观念中解放出来。
40.人生可以比喻为一幅刺绣,我们在前半生所见到的是刺绣的正面,后半生所见到的是反面。反面没有正面那么漂亮,但是比较具有教导作用,他说明丝线如何绣在一起。
41.为啥老的时候感觉时间过得飞快?
注:在我们小的时候,有很强的的好奇心,可以看做通过对新事物的认知和新知识的理解过程,会发生很多神经元的建构的过程,每天会收获很多新东西。但当年龄渐长,老去。却会发现每天的生活就是重复。我们可以把电脑中的图片压缩方式作为比喻,有时候为了使图片的内存变小,我们会进行图片压缩,对于由像素块构成的位图来说,它们通常会将颜色相似的多个像素块统合成一个,整体所呈现的效果和原图没多大差别,我们的肉眼是不怎么分辨得出的。当我们渐渐老去,每天基本上做的都是一些重复性的事情,所以你的大脑会将其中多个重复相似的“记忆文本”进行压缩覆盖。进而就会产生一种感受,时间在走,记忆却一直未变,只有那几个,因此在老的时候会有一种时光飞逝的错觉。所以唯有每天接受新的刺激,例如去读书学习,去行走旅行,我们才能使时间慢下来。
性爱的形而上
1.除生命外,性爱是所有冲动中力量最强大,活动最旺盛的。它占据人类黄金时代一般的思想和精力。它也是人们努力一生的终极目标。它会妨害最要紧的事件,能使最认真的工作突然中断。
2.下一代的存在,以我们的性欲为先决条件,这些人的性质也由满足性欲时的对象选择,而完全的规定出来。而且,哪一点也不能加以取消或改变。
3.意识中的一般性欲表现,若不是针对某一定的异性,那他只是为本身着想而已,离开现象来看,不过是“求生的欲望”。若是性欲的意识,想着某特定的个人,则是“传宗接代的生存意志”。
4.这个新生命是个很调和并且组成良好的个体,为此,他们感觉到需要融合为一体而共同生存的热望,这种热望在他们所产生的子女中得到满足,俩人的遗传性质归一在子女身上面继续生存。
5.自然利用个人的“自利性”产生一种妄想,以为去恋爱是追求个人的利益,实则是为了种族的延续。
6.为了使子女身上尽可能地要能纯粹严正地保持种族的典型。所以一般人都选择美的个体,因为那是最能明晰表现种族特质的个体。
7.男人的爱情在获得满足之后,便显著的下降。觉得大多数女人比自己妻子好。而女人的爱情在获得满足的瞬间,开始上升。原因是因为自然的原则是维持种族并尽可能地大量地增殖。因为男性能产生很多精子,可以和更多的女性结合,扩散基因。而女性一年也仅能养育一个孩子。
8.某种程度的男性化性质,适合于某种程度的女性化特质,如此双方的偏畸才能相互抵消。
论思考
1.因为经常耽于书卷,眼睛就脱离了现实世界,而思考的机缘和气氛,由书本所启发的次数远不如现实世界多,因为现实世界和眼前的事物具有其原始性和力,是思考精神的最佳对象。最容易促使此精神活动。
2.书看得再多,不思考,也只能沦为作者的跑马场。
论伦理
3.这种毁灭仅仅是现象的毁灭,因而它本身就是现象。而面对毁灭的他所具有的根本存在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个根本存在继续存在于他者身上,对于这个他者,他此时此地,必定是清醒认识到的。
4.我们对自身的生存,可以以两种截然对立的方式去领悟:第一种是采取经验知觉的方式,通过它的外在显现。第二种,是通过扎入自己内在的自我的方式,认识到存在总体上和实际上是唯一真实的存在,这种存在进一步又在外在于他的其他存在中反映到自己的映像,就像在镜子中看到的一样。前一种仅仅对现象有所领悟的知识方式,是通过个体化原则为使者而沟通的,但后一种是把某人的存在作为物本身而进行的直接体察。
论心理
1.真正的习惯的力量,不过是想让我们的理智和意志,免除做出簇新之选择的劳作和困苦以及危险。
2.幸福和不幸福不过是我们想要的和我们实际得到的东西之间的比例。
3.希望,即是把对一个事物的欲望与这个事物的可能性混淆起来。
4.无希望之人,也就是毫不畏惧之人,这就是所谓的孤注一掷。
5.自然,命运等施于我们的痛苦,都比不上他人的意志打击我们而产生的痛苦。因为前者施加给我们的一切也施加给别人,那与其说是个人的不幸不如说是全人类共同的厄运。
6.真正的蔑视,总是不露声色,不让任何人发现自己的存在。是对他人的毫无价值这点所报的纯真清白的笃信,他要求一种坦荡和忍让的胸襟。
自我感悟
以上都是我对该书个人觉得优秀的部分的摘录,所作的注只是自己的一些浅薄思考。
我认为,我们应该多去读一些西方的哲学,社会学,经济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各类的经典书籍,然后再去理解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比较好,因为我国古代的书籍字数太少,而作注之人的水平各有高低,因此对全文的理解会存有很多认知偏差和认知障碍。就像《论语》里的很多道理确实说得很精辟,但是很少有跟你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去做。在小的时候,我们把它们当作道德伦理规范来背诵是可以的。但是当自我意志觉醒之后,我们不再那么混沌,我们会去追问那些至理名言背后的道理,因为只有深刻理解了背后的生理以及心理层面的原因,才会引起我们最深层次的认知改变,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就比如哈佛大学的《幸福公开课》为什么跟那些市面上的鸡汤不一样,那是因为它把背后深层次的原因阐释出来了的,并且是有多种实验材料以及调查数据作为支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