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娟,于老师,生前从事着阳光下最伟大的职业——人民教师。作为复旦大学的老师,这次她在走之前还给我们留下了世间少有的关于死亡的反思。
她在书中写着:得了病我才知道,人应该把快乐建立在可持续的长久目标上,而不应该只是去看短暂的名利权情。
她说她的欲望太多,在30岁之前干了太多太多的事情,想要评职称、当教授,换个更大的房子。于是拼命的工作,每天很晚回家。就在她为这些事情一点一滴的打算的时候,癌症悄悄的潜伏,甚至都没有给她机会活下来。查出来的时候就是晚期,手术不能做,只有一次接一次的放疗。她用一句话来形容整个过程的痛苦,生不如死九死一生死里逃生死死生生。没有一次不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没有一天不是充满人生末日的可能性。
在医院接受治疗的时候,每天都生活在人间炼狱。清洁工清扫房间的时候,扫帚碰到她的床而引起的小小的震感,都可以让她痛晕过去。但是她又是那样的自信。她坚持保住卵巢不被放掉,还想着病好的时候去申请一个哈佛的访问学者,再去生一个女儿。在全身不痛的时候,就在病房里上蹿下跳,和很多很多的人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甚至调侃她的丈夫,支持他的丈夫去别处释放多余经历。通过她的文字,我只看到了被她过滤掉九死一生的活着的快乐。
她在这本书中写道为什么是她得癌症。她总结了有几点。
一便是饮食习惯。她的父亲是家乡很有名的厨师,所以她从小就吃了很多肉,长大后还吃了很多感觉只能供观赏的动物,比如海鸥,梅花鹿,孔雀等。暴饮暴食也是不应该的。她说贪吃的后果就是自食其果。
二便是睡眠习惯。她回忆说从读本科来的十年里,她都没有在12点之前睡过觉。为了各种各样的考试,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导致在患癌后,体检检测肝的好几个指标偏高,反而是患病之后好好休息,肝也养好了。
三是突击问题。于老师在上海交通大学读完本科后,工作了一小段时候后就去考复旦的研究生,最后还去了挪威读书。总的来说,在她读书期间有很多很多的deadline,比如一些必须要交的论文,一些必须要过的考试,由于她对自己的要求也非常地高,不仅要过还要高分过。导致她在最后复习期间,废寝忘食,通宵熬夜地看书,最后通过后,还要好好地睡上几天才能缓过来。这就提示我们要有长期的计划,最好是按照计划来一步一步的朝前进。
四就是环境问题。她从国外回来的时候,感觉喉咙发堵,眼睛发酸。她说上海的环境也是她得癌症的一个原因之一。
尽管放疗后身体每况愈下,但是她还是想要拼命地活下来,她还有父母,还有在蹒跚学步的孩子。她不想要自己的孩子在那么小的时候就失去妈妈。她写了一句很感人的话
我甚至想,哪怕就让我那般痛,痛的不能动,每日像个瘫痪的人,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和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着爸妈牵着土豆的手蹦蹦哒哒去幼儿园上学,我也是愿意的。我相信大多数的我们都有这样的妈妈。
在经过了好几次的放疗之后她回到了家里,后来就不知道她怎么又病情恶化,没有机会接着往下写。于是就在家人的陪伴下,走完了这段人生旅程。
她还那么年轻有为,正是作为一个青年学者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时候,陪伴儿子慢慢长大的时候,坚持将挪威的森林搬到山东的时候。可是……命运就是无情刻薄作弄着人。
我们还要好好的活着,我们还要好好地享受生活。去遇见更多的人,看更多的风景,吃更多的美食。去体验人生的酸甜苦辣,才不枉此生虚行。我们还可以再慢一点,好好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