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我总以为我不会“读书”,写不了一手好字,更写不好一篇文章,小说这两个词更是想都不曾想过。那时候,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我唯一读的书就是义务教育发的教科书,当然也不曾认真看过,当读到一篇名叫“春”的文章时,我深深喜欢上了书上的文字,文字娟秀,读起来朗朗上口,我一连读了好几遍,不觉繁琐,在书上找了找,知道了“朱自清”这个名字,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我疯狂的爱上了他的文章,背影、春、桨声灯里的秦淮河等,这些文章读过不下百遍,深深被他那清秀隽永的文字所征服,从此惊为天人。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电脑从没见过,农村最多的就是深黄色的教科书,每个孩子的书包里都放着语文、数学这两本书,上课读过不算,回到家中也在苦读,这也提高了我们考试的成绩,毕竟死记硬背的东西,只要脑子不太笨,谁都可以记住。
三月的季节里,春风吹来,吹起满天的飞絮,哧哧的拂过我的脸颊,握着竹竿,牵着缰绳,我捧着语文书坐在田间,旁若无人的朗读起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绿了,有再青的时候,聪明的你告诉我,时间都去哪儿”。摇头晃脑,陶醉忘乎所以然,跟随着书中的文字,眼前浮现出文中的景象,闭着眼睛,嘴角微微笑着。忽的一声,风吹散了我眼前的头发,也吹醒了陶醉的我。吓了一跳,田间的黄牛已经不见,手中的缰绳已经遁地无声,南风阵阵,催打着眼帘,我拾起竹竿,细长的竹竿在风中摇晃,好像田中央的何穗,在风中微笑,仿佛再说:“哈哈!牛被吹上天了”我四处寻找。溪水娟娟的流着,击打水边的水仙花,一头黄色的大牛正低头喝水,露出可爱的大嘴巴,好像在嘲笑我。这不是我家的黄牛,又是什么呢?
拍着胸脯,吐了几口气,我提到嗓子眼的心重新缓了下去,重重的鞭子打在牛背上,牛踏着蹄子愤怒的跑向对面的山上,我来不及牵住绳子,在牛屁股后面直骂娘,可是口中却再说:“牛啊!牛啊!你快回来啊,”“你再不回来,我屁股又要开花了。”“你怎么这么狠心啊!”我边追边哭,挽着裤脚,急匆匆的跟在牛背后面,手中的辫子挥在草上,软绵绵,向一团海绵一样,没有一点响声。黄牛依然再跑,朝着山麓跑去,不时回头望了我几眼,一双铜锭大小的眸子闪着绿油油的光,吼声在山间回荡。
我急了,竟然没有注意到眼前的坑洼,一屁股滑倒在地上,摔了个四脚朝天,摸着屁股,“哎哟!哎哟!”不停的叫唤,痛的也没心思去管牛了。心里安慰自己追不到就算了,反正牛儿吃饱就会回家的。怀着这种想法,我回到家中,父亲见我一脸狼狈,问我:“摔得重不重,”他已经看出我摔跤了,也不问我牛去哪了?这时母亲从厨房里跑出来,“牙儿,牙儿?”急切的叫唤声满含着关切,“你这孩子,怎么这么不小心,叫你走路长点眼睛,怎么和你爷一样,一根筋。”说着瞅了父亲一眼,有些斥责的味道。父亲急了,骂道:“你这老娘子,怎么这么蛮横啊!”旋即两人你一言,我一言的吵了起来,对于找牛的事,却被撂在一边。屁股上的疼痛感越来越强,我解开裤子,原来有一道一寸长的口子搁在肉上,轻轻地碰了下伤口,疼得大叫起来,一不小心,血流个不停,父母看到这一幕,也不在争吵,急得跑来跑去,一会说要带我去三叔那里,一会又说去村大队看医生。
暮色笼罩着大地,父亲背我回到家,已经是傍晚时分了,美丽的云霞在余晖的照耀下,呈现出橘黄色,几朵残阳聚集在一起,组合成一个大橙子,我看着天空,靠在父亲的背上,凉风吹起,鼻尖碰触到了父亲的一缕头发,其中夹杂着些许白发,忽然想起朱自清的背影,眼角湿了,心里有些沉重,父亲老了,而我还没有长大。几滴泪水落在父亲的背上,父亲转过身对说我:“哭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这点苦算得了什么,”说着给我说了一大堆他以前的英雄事迹,可惜这些故事在母亲眼里却全变了样。这时天空忽然响起来雷声,小风变为大风,吹得路边的树枝沙沙作响,不经意间,额头上已经沾上了雨珠,我笑了笑,对父亲说:“我没有哭,刚才那是雨水。”
父亲拍了拍我的小脑袋,说:“没哭就好,我的儿子从来不会哭。”
那夜大雨滂沱,是我出生以来见过最大的一场雨,一连下了三四天,冲垮了我们村几十年来修筑的水库,洪水泛滥,大鱼在泥巴里翻腾,好多伙伴拿着帚几、袋子向个小大人样,在抓鱼,可是我只能在中堂(正屋门前)前坐着,无奈的捧着语文教科书,读着“背影”这篇文章。
很多年后,我回到老家,屋前那颗我亲手种下的桂花树已经比我还高了,在八月的季节里,释放着怡人的芳香。只是这香气只有我一个闻着,多少有些寂寥,在屋子里捣鼓好一会儿,找到了多年前的国文教科书,书本破旧不堪,泛黄的页面已经松垮了,里面铺满了灰尘。翻开书本,“背影”二字刺痛了我的眼睛,更勾起了深埋已久的悲痛。
捧着书本,席地坐在中堂前,我在也忍不住,大哭起来,哭得撕心裂肺,声音很难听,四处寻找,在一个无人注意的角落里,找到了一张褪色的照片,是黑白的,上面是一个人的背影,望着那背影,我突然不哭了,眼中竟然重新焕发了神采,父亲虽然不在了,但是他留下的传承却依然活着,活在我的心中。物是人非,事事却并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