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想说说“寂寞”和“孤独”这两回事。是的,这是两回事。
常常有朋友问我,“一个人生活何必那么麻烦?不至于吧,连卫生卷纸都用的如此文艺?还真是文艺青年。”我笑而不答,但心里觉得,把日子过成喜欢的样子,对难得的人身还是至于的。
记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了极简主义,大概是因为毕业后做过一段时间的背包客,行李越来越少,体验越来越多。于是,在传说中25岁一定要安稳的年纪,我换了个城市生活。飞机落地的时刻,一个皮箱,一只旅行包,开始了新的旅程……
我可以半个衣柜就装满四季的衣服,也可以一支口红用三年,甚至像现在,穿着高中的校服裤子坐在电脑前敲字。
但我喜欢生活是饱满的。
我会给自己做草莓果酱,日式饭团,咖喱乌冬面,甚至蒸馒头、包饺子、烙糖饼……然后吃饭时美美的摆个盘,坐在餐桌前煞有介事的开启“一人食”模式。于是,朋友圈里有了“今日份 · 一人食”的版块。朋友私信说,自己吃饭何必大费周章,点个外卖,煮碗方便面就好了,生活又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她说的也没错,但她不知道的是,做饭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吃饱这么简单。我很享受做饭的过程,因为偶尔产生的小情绪会在雾气缭绕的厨房里随之消失。做饭,不是一个机械工种,是一种创意过程,也是一门学问。有时候做饭,菜的味道会随着当日的心情而改变,但我想,如果有一天不论悲喜,味道恒定,那肯定是一种境界,心灵层面的境界。我很喜欢日本人吃饭前拿着筷子合掌说一句“我开动了”,这种仪式感让生活变得郑重,不管是食物还是做食物的人都获得了尊重。
除了吃饭,其他的生活细节也是如此。
沙发铺了白色的流苏小毯子,旁边放了一盏落地灯;家里的每一张桌子都铺了台布;墙上的挂画以及小彩灯;拉门前的软格竹帘子;小书架、照片墙、枯树枝、床头的夜灯,还有那卷被“吐槽”文艺的不行的卷纸…所有能看到的地方都是我喜欢的家的样子。
每隔一段时间还要自己出去看个电影,工作日,偌大的影厅常常被我“包场”,但那种空旷和安静我却喜欢,哈哈大笑也好,哭的稀里哗啦也罢,跟自己分享心情;夏天来临前,给自己画了一款新的帆布袋,简单的手绘,没有复杂的色彩;养了一些花花草草,每天都跟前一天不一样,浇水晒太阳,叶子擦的绿油油;设了一个小佛台,供灯供水抄经书,七彩的莲花灯永不熄灭;规定了自己每天看书的时间和类型,偶尔的偷懒有一丝窃喜和后悔;来了云南后学会了泡茶,天冷的时候,泡几壶红茶,暖了很多;手工不间断的在尝试,学习了新的技能,写作没有因为年头久远而停下;手机里存了很多拍下的日常,偶尔得空会修修图;预感身体不舒服以前就吃药预防,只要阴天就带伞出门;无用的交际有意减少;打包,搬家,换水管,修马桶,去市场买花……生活开始渐渐的在掌控之中。
以上的一切,是我曾经想象另一半的样子和生活,现在,我自己做到了。我活成了自己想嫁的人和生活……我不觉得一个人生活有什么不好,除了提高警惕心和安全系数以外,没有寂寞。
蒋勋在《孤独六讲》中说,孤独和寂寞不一样,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
我希望自己的生活饱满并且做到了,所以我其实是享受孤独的,那不是所谓的寂寞。很多人问我,你这样生活,爸妈怎么想?我很感恩,他们理解并尊重我。虽然到了年纪同样会被催着找男朋友,但他们说,如果你喜欢他这件事让你开心,就去做,如果你不喜欢他,而是为了结婚,就不要勉强自己。
虽然偶尔情绪的低落会让我觉得自己还是个“弱女子”,但不管生活如何给我风雨,我都学会了一个词,叫“自负盈亏”,这很重要。所以,看着自己一点一点变得更好,那种成就感要比恋爱来的实际。 ——明初 201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