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送完那句话,内心有点不安。一个鱼龙混杂的社交平台,更多的或许是骗子或者社会人士,他会是吗?可是,那些剖析灵魂的文字,那些呐喊,以及那埋藏在文字下深深的情感,引起了我的共鸣,使我情不自禁的想要去认识,我承认,我是担忧的怀疑的,更多的,是害怕自己失望。
我记住了他的昵称与号,就下线了。中途,他的号一直是黑的。晚上,他主动回复了我:我一直知道,我和别人不一样。从很小的时候,我就会思考,我为什么活着,三年级就开始思考社会,思考人生、思考世界。我是一个天之骄子,从小学起,拿下省级国家级的竞赛奖项可以装满两个抽屉,一直到我初三,我开始思考我为什么会活着,我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一个老教授当时就说我适合学哲学。后来,也许是过于执着于此,我患上了抑郁症。记忆越来越差,曾经我是班上写作文写的最好的,后来,即使我有了灵感,但是很快就开始模糊,我很痛苦,我没有任何人可以倾诉,于旁人而言,他们会觉得很奇怪。
我的身体微微的颤了颤,一键一键的输入,后来呢?他继续回复到,后来,我不断的与自己进行思想斗争,和自己达成和解,抑郁症也渐渐的抚平,高三时逃课与朋友办画室,还剃了光头,那时候,很快乐呀!我想像他和伙伴一起在炙热而澄澈的全心全意做一件事情的样子也微微扬起了嘴角。后来呢?你选了哲学专业吗?他顿了一会儿,发给我两个字:美术。
我们好像认识了很久一样,从晚上九点一直聊到了十二点,其中更多的是,我和他两个世界观之间的一个传递,我感觉到久违的触动与引力。我们同样,是人群中格格不入的那一个,不同的是,他选择坚持自己的世界,而我,将那些全部埋藏在角落,刻意忽略,以此来融入那个同龄人的圈子,任凭我心中的小苗长成苍天大树,即使活着于我而言只剩麻木。
之后,我们没有询问彼此任何关于对方的问题,更多的是日然而然的沟通与探讨,他会给我建议,对一个问题的多元见解令我叹服,或许他才是真正活成自我。我喜欢与他交流,只有和他交流时我才会相信,我并不孤独。可是,我同样也明白,我们不过是陌生人。我一边是被深深的吸引,另一边是怀疑。
我会刻意隐去自己的个人信息,抑制自己被吸引的那些情感,克制自己的心绪,不断的告诉自己:他是一个陌生人。我害怕,在我无知无觉中,受他的影响会越来越大。一个人,如果渴望一样东西很久,或许会连自己在做什么都不清醒。
后来我才想明白一个问题,当一个人你说什么他都可以理解,沟通很流畅,你也很享受那个过程,那么你只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是遇到了灵魂知己,剩下的百分之九十九的可能性是遇到了一个情商与智商都比你高的人,因为某种特殊的原因对你使用向下兼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