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无小事,事事都关情
期末复习语文的细节,字词的部分还没有完全熟悉,我开始惦记作文了,需要阅读和背诵几篇美好的文字,如同我每天做题,保持灵敏的思考,让思维活跃起来,保持灵敏的反应,状态能够提升上来。
昨天晚上的一张数学试卷,还有三道题不会做,想要问我。
我说你继续读题试一下,她说我读过了。
读过指的是第一遍没有看懂的读过。
在试试看,她是不乐意的。
另外一道题也是同样的道理。她还是不乐意读。
既然不想读题,便于理解。
不知道检查作业的重要性。
那就去把洋葱切了吧,一起准备晚饭。
我在一边做小米粥,蒸胡萝卜,热馒头。
切洋葱要先泡水,能够少辣眼睛一会儿。
现实版辣眼睛来了,一会儿,妈妈你在哪里,我都看不见你了。
这个感觉和作业比起来,如何?
我们只切一个,你感受到不舒服,并且会想办法,泡在水里切能稍微好一些。
有人需要经常切,可能会产生免疫,可能是没有更多的选择。
然后再次回去读题,尝试自己思考出来结果。克服难题需要做心理建设,需要能够有决心一定能够做出来的目标。
信心来自尝试之后的成就感,相信自己能够做出来,才有勇气继续去做。
然后是去打水,7.5L的水桶,去打水的这个劳动也是愿意去做的。
如同人的大脑不愿意思考,所以选择任何不动脑筋的事情,都是可以的。
悉数起来,陪伴工作中,我会打开电脑开始做题,录入文字,对她来说也有影响。自己不够投入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陪伴过程中自己看书,写题的时候更专注一些,为孩子做榜样。对自己来说也是一份挑战和督促,陪伴中也是在对自己注意力的一个训练。
餐桌上讨论切洋葱,刘老师提到职业的选择。说到了打鸡蛋这个例子,不是说打过鸡蛋就叫会打鸡蛋了,想要说厨师的这份工作,可能需要准备的材料,每天都要做的事情诸如切洋葱和打鸡蛋。
逻辑关系确实明确,为什么提到鸡蛋的问题,打10000个鸡蛋是什么概念。
1000个的问题,她说都摔到锅里,开始捞皮。
这个想象力可以,捞皮的工作量还是次要的,皮上的细菌简直不能要了。壳上包裹的一层膜,能够保鲜,所以鸡蛋洗过之后放冰箱,更容易坏。
话题就偏向为什么会有 一层膜,我想到的是以前的人没有冰箱,当然越扯越远了。
她提醒我说,与人没有关系,鸡蛋壳外面的膜应该是鸡和蛋的问题。
我们总是不自觉扯远了,偏离了要做的事情。
想拥实现的愿望也是如此。
而我的陪伴时间确实又少了一些,晚上写生字时候,她开始往床上躺,我让她下去做好,她躺到垫子上。开始写的时候已经犯困了,哎,又一天过去了。不再提起来考试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