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认为人生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电话这头的我沉默了一分多钟。
“那什么是你最不能放弃的。”
我依旧不知作何回答,几秒钟的沉思之后,我鬼使神差地说了两个字---信仰。
这类似于宗教徒对自己宗教的信仰,这也类似于漫漫黑夜中的点点星火。
其实我之前早已思考过这个问题,在那段迷茫崩溃的时间,“信仰”这两个字是我最后的总结,但从未表与任何人。
可能听上去会有点可笑,漫无边际,甚至还带有点迷信玄幻的色彩。但是信仰和迷信是截然不同的东西,帕斯卡如是说。
信仰之于我是精神世界的主心骨,是生存着的信念。
这种执念不弱于宗教徒对自己宗教的信仰,不能评判好坏,但是确确实实有了“信仰”,凡事都会有意义和明朗起来,你的精气神都会往一个方向汇聚。
02.
那么信仰到底是什么?我之所以不敢跟别人说,一是怕别人不理解,二是自己也想不出应该如何去解释这个抽象的东西。
知乎上有个高赞评论说,信仰的本质是诉诸于某种“他者”来完成自身的“救赎”。这个“救赎”的解释很有意思---为自己寻找目的的过程。
正是因为现代社会中人们大多没有目的,所以急迫地需要一个目的,所以需要救赎。
我是同意由于无目的而需要信仰这一说法的。但是是否诉诸“他者”,我觉得做不到一个明确的界限。
03.
引起我对“信仰”的再次思考是因为我今天刷到了一条朋友圈。
只有一句话的文字---
“失踪两年,勿念。”
这是一名大一学弟发的,看了下面的评论才知道他决定保留学籍入伍,去实现大多数人的当兵梦。
在那一刹那,我觉得这就是信仰。
信仰是自己相信的,能给你精神的归宿和寄托,能让自己处于绝境但不崩溃。
这是我粗浅的认知。
同时,信仰应该是你自己独立形成的一套价值体系,你所认知到的善恶美丑,你所认为的积极与消极,你所追求的与抛弃的,这些种种都能被称为“你的信仰”。
没错,前面有个定语“你的”。每个人的信仰都是在逐渐摸索和成长中形成的,就算是同样信奉“基督教”,每个人对教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
就像每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
马思纯在《如果有一件小事是重要的》里面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世上,比我美的姑娘很多,比我有才情的姑娘也很多,比我贤惠的姑娘还是很多,可这并不让我沮丧。
因为我比以前的自己好了很多,羡慕从不盲目,知足也知火候,谦卑但不软弱,自信却不娇纵,勇敢也不放肆。
你有所相信的,你有自己的一套想法理论,你有自己发展进步的评判标准,这些就像生命车,促进你在这个纷繁的世界中砥砺前行,面对别人的非议时不迷失自己,深处绝望给你生命和力量。
04.
有所坚持,有所信,这样的人才会幸福。
今天在雅思课上老师的一段话让我挺赞同。
她说:
如果你的四六级都过了,又没有考雅思的准备,专业课也不是很忙的情况下,你可以去准备一个英语考试,什么翻译类的都可以去了解一下。
只是想通过学校课程是很简单的,一个学期如果有一个目标,就会更充实些,这场考试带给你的不仅仅是通过拿证,而是在备考过程中教会你的自律。
我之前天真地认为证书考完就好了,其实更重要的是备考的过程。因为一个短期的小目标也可以被称之为“信仰”,在这种情况下,你是可以看到前方的光的,你的生活是有目的的,你是在被“救赎”的。
还有之前考科三时的一个小故事。教练调侃说:如果你们考试紧张就买点安定丸之类的。
一群平均学历大学在读的学员表示不可思议。我心想:这种东西骗骗我爸还是可以的。
教练接着说:我之前带过一批四川云南那边的女学员,都是四五十岁光景,她们在考试那天人手两大包咖啡,还跟我说喝了这个考试肯定能过。
车内又是一阵哄笑。
我:因为我们知道没用,所以就算喝了也起不了效果。
教练:对啊,事情就是这样,信则灵。
上面这个“信”略微有点迷信的感觉。但有物可信实在是一件太美好的事情了。
就像我们不仅看到冰雪消融、燕子回归、竹笋抽芽、小草冒尖、桃花笑靥,还看到了新季节新希望,有了新期待新愿景。
这些无疑就是一个人活着的意义吧。
05.
雨果说“信仰,是人们所必须的,什么也不信的人不会有幸福”。
如果你无“物”可信,愿你有“人”可信;如果你孤身一人,愿你信那姗姗来迟但终究会来的“爱”。
人要学会自我救赎。
文|墨乐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