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不会因为自身花瓣的凋落而伤感,鸟不会因为羽毛的缺损的无奈,树不会因为风没有来摆弄而哀叹。关于所有的有关情感的东西,在地球上目前也就只有人类能够拥有。只有人,会因为头部毛发的缺失而伤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然不是主要的理由。自己变得难看,以致与得不到异性的青睐,同伴之间的调侃才是。
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的第六页中有这样的对于哲学的论述:“自然界变化万千,社会错综复杂,有时会使人们感到像走在一片茂密的森林之中,茫然不知前行的路在何方。这时我们需要照亮前进方向的理性和智慧的明灯。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在古希腊文和英文中,哲学的本意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就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活的灵魂’。”
关于哲学,千人千面。而由于我目前个人正在看《西塞罗三论》。以我之力写关于《论友谊》的一点小小看法。
生活就像是一块贫瘠的荒凉的土地。而许许多多的东西,诸如亲情、友情、爱情就像是埋在土里、挂在树梢、停留在空中的种子。这是人类社会颠簸不破的三条永恒关注的主线。其中,亲情是在当我们还是一颗受精卵的时候就已经决定好了的,你的哇哇大哭、欢声笑语都无法改变这世代相承的关系,因为你们血管中流着同样的血,接受着类似的家庭熏陶,还没有真正的自我意识的时候他们就已经是不是的在你眼前晃来晃去;爱情,那是一种从友情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东西。在经历爱情之前,必定需要有一个孤独阶段——友情。
友谊是不可或缺的
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着或多或少的朋友,他们构成了你的社交,影响着你的生活。他们就好像是一条条蛛线密密麻麻的缠绕在一起,而你就是那一只正处在蛛网中央的蜘蛛(如果我可以这么比喻的话。),没有他们你就将寸步难行。他们作为你思想的倾听者和影响者,前者能够缓解人类天生具有的孤独感,后者则就如同《太子少傅箴》中写的那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对有关人和声的一切问题的看法完全一致,并且彼此之间有一种亲善和挚爱。这是西塞罗在《论友谊》之中对于友谊的定义。但这样的看法实际上是有某些局限性的,这是属于理念上的东西,畏怯只属于理念上的东西。即使是很好的朋友,在很多方面都是有许多的不同,而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东西能够对彼此都有一种有利与己的感官感受,才促使双发感情日益加深。
举个例子来说,我有一段时间很沉迷于王者荣耀,而恰好有一个朋友也同样对这个游戏感兴趣。我们一起组队,一起打排位赛。但在选择英雄角色方面却有着各自的爱好。假如说我们都喜欢玩同一个位置,那么在游戏中就难免会处于劣势,或者因为一方要迁就另一方(即将自己所钟意的位置让给朋友),而难免在情感上会有一点摩擦。在表面上或许看不出来,但在内心深处那些不易被察觉的某一个位置却会逐渐积累起不满。迁让就像是一块大小固定的橡皮擦,如果不善于保养,终有一天友谊就会悄无声息的离开。就像是春天里偶尔飘来的一阵风一阵雨,它来时你会感到诧异,它走时则总有一种可惜。
前文提过,哲学就是追求智慧的学说。既然友谊在人的一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那我们为什么不去重视它、经营它、创造它呢?
友谊是需要有抉择的
我们从幼年走向成年,有相当一部分的时间是生活在学校的。对此,有人就抱着这样一种观点,说可以把学校当成是一个小社会,把友谊当作是未来走出社会所铺垫下来的人脉,以此去细心经营它。这种观点不完全错误,但抱着一种功利的态度就不可能收获真正的友谊。就好比你在田园里侍弄庄稼,对于每一次的虫害或者霜灾,都以全心全意的态度去对抗。然后等到五六月收获时节,你满怀期待,渴望从上面看到已经变成黄金色泽,照耀田地旁小渠中潺潺流淌过的水流,收割机轰鸣的声音在你的耳边急驰而过……但这些都只能一种幻想。因为功利就好比是在田地里播下已经坏掉的种子,无论耗费再多的心血也只能是徒劳。稍不着意,就会有许许多多的杂草在阡陌之上、泥土之中悄然生长。
对于友谊,这是全人类都一致认为有益的东西。有许许多多的东西,就是在友谊之中诞生的,像千古名曲高山流水,就是以伯牙和钟子期的友谊为基,才造就了它千载不灭的名誉。还有著名的管鲍之交,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等。在其中,友谊都充当着一种非凡的角色,让人如何不爱,如何不欣赏,如何不渴望?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适合当朋友的,否则就不会有狐朋狗友这个成语的发明和广为流传。因此,友谊是需要抉择的。
那么,关于友谊的选择的标准是什么呢?没有人能够确切的下定义,因为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同。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也并不一定适合当朋友。例如那些终日严肃,行为举止都一丝不苟的家伙们,他们是规则最顽固的坚守者,在他们面前你只能精心准备,投入全身心的精力来维护你的名誉和形象。一旦放松下来,你,或是对方,就会感到无所适从。
那么,究竟如何抉择呢?询问你的内心,问问你究竟渴望成为哪一种人,那就朝着这一方向前进。接触、靠近,与他们交流。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功利。每一个人身上都有着你没有或者稀少的东西,比如诚实、信任、爱心、独特的观点、说干就干的行动力、强大的执行力,诸如此类。
人的一生何其漫长,又何其短暂。有那么多值得你拥有的品格,有那么多值得你接纳的理念,有那么多值得你亲善的人儿。我们的世界是狭隘的,要不然为什么需要学习。老师教授给你的东西都是成品,他们的确经历了时间的洗礼肯定,在红尘中已经被盖上了鲜红的合格印章。大行其道的实用主义教授你只管“拿来”,却不告诉你为什么这样。那我们能怎么办呢?查、问。
那么,向谁查,又向谁问呢?方法有很多,便捷的网络就是其中一条途径。当然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查阅古书籍。
问,朋友当然是不二之选。“三人性,必有我师焉。”大圣人的境界常人不一定达得到,但如果有所抉择,就能“三朋友,必有我师焉。”不,是一朋友则为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