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自《这样读书就够了》第六章 构建属于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第190页
R原文
当然,你没有必要在每个课题上都建立知识体系,有一两个专精的领域即可,至于其他领域,只需遵循“够用就好”的标准。
个人的知识图景就像一座城市。你要有一个地标建筑,即专精的领域(比如产品经理)。周边有一些较矮的建筑物,即专业相关领域(比如产品经理周边有技术、运营、表达等领域),或个人感兴趣的事物(比如心理学和登山)。这些结合起来就是你自己的知识体系。
还有一些领域也需要构建知识体系,比如,你参加工作了,发现做项目管理和工作汇报是你的短板;你升职了,发现带团队是你的短板;你结婚了,发现情结管理是你的短板;你生孩子了,发现教养孩子也需要学.………这些领域并非专业,也无关兴趣,只是不解决会带来很多麻烦。构建这部分知识体系时,不必建成“大厦”或“宫殿”,只要“经济适用房”即可。无论是从问题出发、从点到网还是从网到点,分析和整理碎片信息,搭建到够用就好。
I 便签:用自己的话重述原文
“个人的知识图景就像一座城市”,这个类比立刻在我们眼前展开了一幅生动画面——假定你是一位保险从业者,早上您昂首阔步走进了浦东陆家嘴的“中国保险大厦”办公,你熟练地处理了几笔业务(这是你的专精领域)。中午和一个客户约了在“正大广场”吃饭,你充分运用了销售顾问的技巧(你曾为此专门培训了自己的说服能力),吃完饭一份保险也做成了。路过“海洋水族馆”的时候,你顺便进去参观了一下最新的热带鱼,因为你是一个“热带鱼”发烧友(兴趣爱好)。出来的时候,路过“科技馆”——哦,还是前两年孩子上小学时去过几次,孩子大了以后就没进去过(阶段性知识)。
世上的书有千千万,需要的能力五花八门,我们很容易迷失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而用这样的方式来规划知识体系,是不是感觉长舒一口气——原来我们不必每座大厦都要爬一爬,原来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提前储备。
【How】
1、在专精领域,就要用足力气,保持知识的更新状态,像东方明珠一样成为经典,而不会像一个赶时髦的建筑没两年就被推倒重建。让它发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直到年老退休的时候,还能发挥长尾效应,成为年轻人学习的顾问。
2、在专业相关领域,看看一个职位的招聘相关要求就知道,除了知识硬核,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去拓展。
3、在爱好领域,在保证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贡献给1和2的时候,投入热情去发展。
4、在阶段性任务领域,发现什么问题立刻去找合适的工具解决,解决了就可以把这个工具丢开不管,不需要死磕到底。
A1便签:激活经验、面向过去
【故事】去年年底,我加入了一个目前只有几十名会员的小小读书会。年初,会长召开了一个“战略会议”,我们几个主要成员需要根据自己的知识体系特点,认领几个发展任务。几个成员里有成功的酒店高管,也有身价百万的艺术鉴赏家,还有生物学、IT通信行业的老板,只有我和另一位女士是做贸易的老公的贤内助,好在她的孩子还小,正好对亲子版块感兴趣,也就毫不犹豫地领了“亲子专家”的FLAG。轮到自己的时候,非常忐忑,看来看去,职业、亲子、心理、艺术,要说不懂,好得也都有相关经验,要说专业,又都有点似是而非。最后啥也没领,就先给心理版块的医生当当助手。
【反思】读到赵周老师这段拆页时,好像恍然大悟。回头看看满满的书架,就好像砖块,只不过东一块西一块,没有我超过十年一直在用功的类型,可以说在职业的领域,从来没有“地标建筑”这个目标,最多也就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阶段性冒出的需要,在工作、关系、爱好等方面,搭了几间“经济适用房”而已。怪不得我内心一直很有遗憾的感觉。
A2便签:规划应用,指向未来
【目标】,趁这段难得的闲暇时光,以“知识图景”为指导,理清思路搭建一下自己下一个五年的知识体系。
【行动】
1、在专精领域,目前人生已经过了第一个15年,在第二个15年要在业务、爱好和外界的需求之间寻找结合点。业务仍是重点,在过去的工作中,我无论是作为外资企业职员,还是私人企业老板,进口贸易相关是我的主要能力,这个不能丢,而是要把过去的经验,以文字梳理的方式体系化。
2、在专业相关领域,除了知识硬核,还需要什么样的能力去拓展。目前来说,主要是英语能力、跨界合作能力、公众号宣传能力。
3、在爱好领域,每天保证固定的时长练习太极和书法,每个月至少参加一次读书会活动。
4、在阶段性任务领域,眼下工作上是:如何应对经济下滑的危机。家庭中是如何与青春期的孩子相处等等。
【奖励】“夕闻道未为晚矣”,聚沙成塔的感觉真好,可以去喝下午茶了[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