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铠槟
如果所得到的都将会被厌倦,那么追求到底有什么意义?如果人都将是要死的,那么生来到底有什么意义?
我想这是人生的痛。你知道,美好的事物不会永在,美好的感情不会永存,美好的生命不能永久,但你依然在碌碌的追求他们,追求事业金钱名声,追求美好的友情亲情爱情,追求长寿,甚至一生的意义,就是这般的追求。但这条路,我们都知道,越走越孤寂,其尽头,一定是一片虚无。悲剧在于,人的劣根,一个叫易厌,一个叫贪婪,既然是根,就极难改变,从这层说,人生来就是要去追求的,就是要不断的得到,丢弃,再去得到,这是人的本性。
就像是一个死胡同,自古而今人们都困于此,也都努力的超脱于此。道家提出的是“逍遥”,逍遥于生,逍遥于死,死生无异,这是一种自我的解脱,逍遥于心,万物的变迁都是必然,都是永恒。儒家提出的是“济世”,施展满腹经书,治国,平天下,百姓得以安居,天下得以太平,是为不朽之功,千百年间当以传颂,是为永恒。道家是精神的超脱,儒家是现实的超脱,而王羲之所代表的晋人,就像是两者之间的一条羊肠小道。“原来,一个人最好的成长,就是看透世界悲剧的真相,依然从容的走进他,坚定的热爱它,执着的欣赏他。王羲之的深刻之处在于,一方面,他坦然承认生命的脆弱与短暂,另一方面又看到生与死的本质不同,告诉世人不能庸庸碌碌地生,而该让生命充实而闪耀。”
所得到的都将被厌倦,那么就不去追求了吗?在得到的时候,不终究还是有着那一瞬间所绽放的快乐吗?人都是要死的,那就不再生活下去了吗?那生命有的美好,又如何能感受到。过往对错,物是人非,我们应当感叹,我们应当感慨,但为了以后的感慨会少一点的悲哀,我们为什么不好好的珍惜现在,这个将来的从前?当看到从前被丢弃的情,物,快乐,我们更应看到,前面还有很多,等着我们去拾取。人的主色调就是悲,是不幸,是不能永久,短暂的美好只是上天的馈赠,倘若有那么一些被我们遗漏了的话,也未免太可惜了。
不能永久,这本就是永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