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上铺的兄弟”这是思文当年在脱口秀节目中,谈及和丈夫程璐关系时的形容词,一时间引起了很多网友的认同,她也因此被更多的人所认识。
引人注目的并不是她的外表,而是她脱口秀中的一个个段子,或苦涩或自嘲,不管是哪一类人,总能在其中看到自己的影子。
与她相似却又不同的是奇葩说出道的傅首尔,被誉为灵魂段子手,金句频出,辞藻不够华丽,却总能直击人心。
这不再是一个酒香不怕巷子深的时代,才华需要被看见,想法需要被表达,她们这一类人,让我们看见了表达的重要性。
不管是职场、家庭、公众场合,总有很多需要即兴表达的时候,如何才能像思文和傅首尔这般,表达自己想法的同时还能被人欣然接受呢,让我们来一起看看她们说话背后的共性:
1. 懂得留有空间
相声,或许年轻一代听的人少,但其中的角色并不陌生,有一人不断抛包袱,引人捧腹大笑,叫“逗哏”;另一位不时说一句“哦?”“还有这回事?”,叫“捧哏”。
台上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逗哏”,可如若没了“捧哏”,一直说不停地“逗哏”难免被认为是话痨,生出无趣感。
思文:有人问我男女之间有没有纯友谊,我觉得有啊,我跟我老公就是。
思文的这段话说完,她停顿了,给了观众一个反应的时间,这种恰到好处的时间间隔,与相声中的“捧哏”异曲同工,便于听众抓取有效信息。
很多时候我们只顾着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却忘记了给对方留出反应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就有了“对牛弹琴”,你说得天花乱坠,人家听得昏昏欲睡。
2. 故意制造反差
你们知道我跟别的妈不同,喜欢搞点黑暗教育,早点让他知道人间不值得。
前面说希望让孩子早点知道人间不值得,结尾却被孩子上了生动的一课,让观众耳目一新。
思文:男人结婚前,会对你说:为了你,我什么都愿意,甚至是为了你去死。结了婚,你会发现,连洗个碗他都不愿意。
3. 说话要有画面感
以第一次见面时的场景为切入点,很有带入感,让大家对后面的事情充满了期待,也增加了听者的注意力和给出反馈的程度。
先问你,你在外边工资多少呀。七八千。七千还是八千啊,七千多,七千多是多多少啊。
接下来问你有没有男朋友,没有男朋友就尴尬了,有了男朋友就会问:那你男朋友一个月工资多少啊?
会说话的人,会用别人容易接受和感到舒服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想法。想和思文及傅首尔一样,因为不一样的表达而被人记住甚至是喜爱吗,《即兴表达》告诉你更多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