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原因,同事都来自不同的地方,山西的,河北的,内蒙古东部区和西部区的,午饭的时候,聊起了关于方言的话题,觉得还挺有意思的。
我们工作的地点在山东,平时接触的山东人多半都不说普通话,还好,山东方言不是很难懂,我们这些外地人根据语境表情和肢体动作,还可以相对流畅的沟通。有的方言,真的是很有地方性,是外地人想破头,也理解不了的存在。
拿蒙西地区(即呼和浩特以西,包含呼和浩特)来说,“个(ge一声)”这个字,是方言的灵魂,词语中,只要带这个字,肯定是方言,比如说
个揪——蹲着的意思
个出——爬
个抽——皱了
个蹭——摩擦
个团——一种食物
个蛋——疙瘩
个呲——猜猜是什么意思?
方言的魅力,在于他的无可替代性,很多时候,方言所表现出来的意境和感觉,是用普通话解释不了的。比如东北方言里的“鸡头掰脸”,山东方言里的“拉瓜”,内蒙方言里的“展油活水”,四川的“瓜娃子”,这些话,一定要配上特有的生调和语气,才能达到他要表达的效果。只中国话的魅力也在于此,不变又万变,你品,你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