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随想|中庸之道

“中庸”是孔子的一个很重要的哲学观点。

《中庸》里写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中节,谓之和。”

中庸就是这种既不过分、也不不及的“尚中”,克制情绪,节制欲望,就体现了中庸之道。

孔子说:“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既不悬空揣测,不绝对肯定或否定,不拘泥固执,不唯我独是。这是孔子对自己的要求,也是孔子对中庸的一种追求。

孔子还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君子的中庸,表示着君子可以针对“礼”的变化而变通。

“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一个人的性情本质胜过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鲁,文化胜过性情就会显得虚伪。只有个人性情和文化相互配合,才能称得上的君子。

中庸也是我很喜欢的一种生活哲学。尤其是孔子提到的“四毋”,也成为我对人格追求的目标。

但关于感情,绝对不可以去追求“中庸”,而是要像卢梭说的“用理性去把握情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